2 讨论
1.2 治疗方法 8例均行剖腹探查肿瘤全切除4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部分切除2例,其中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1例仅行探查及活检2例,均为恶性肿瘤无手术死亡
结果 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b超、ct、mri,胃肠、泌尿系及血管造影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诊断上主要有3个问题:肿瘤定位、肿瘤定性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诊断价值mri>ct>b超;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术前均应考虑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能,但腹膜后恶性淋巴瘤不应强求完全切除,应以内科治疗为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传统上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0.07%~0.2%[1]及全部恶性肿瘤的0.5%以下由于腹膜后间隙容量很大,故在起病早期症状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体积很大,并侵犯周围器官,不易完整切除,术后复发比较常见,在诊治上多有困难,影响病人的预后1990~2002年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8例,现就其诊断策略和治疗对策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9岁,平均44岁临床表现:腹部肿块、腹部隐痛、腹胀、少数病例表现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腰背部胀痛、下肢疼痛及肿胀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显示腹腔肿物,ct、mri检查显示肿物位于腹膜后,部分病例显示胃肠道受压移位静脉肾盂造影2例显示肾脏、输尿管受压移位或梗阻ct、mri显示腹部大血管受压、推移、伴浸润2例
2.1 诊断 由于腹膜后组织疏松,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诊断及定位、定性有一定困难目前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手段主要有b超、ct、mri、消化道钡剂造影、泌尿系及血管造影等b超能够明确肿块的大小、囊性还是实性,对肿瘤是否侵及周围脏器有时判断困难,但其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的优点,目前仍是术前筛选和术后复查的常用方法ct检查是较理想的方法,图像分辨率较b超为高,可基本明确肿块的边界及邻近脏器受侵犯的程度mri能行冠状面、额状面、矢状面检查,可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及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肿瘤的性质也能有一定的判断,但mri价格昂贵,不宜作为常规检查,可作为疑难及复发病例的补充检查手段下腔静脉造影可了解下腔静脉受压及受浸润情况选择恰当的辅助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肿瘤是否发生于腹膜后,了解肿瘤和周边器官的关系,有无远处部位的转移,明确肿瘤的临床类型,而且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对手术难度的估计均有帮助必需的辅助检查手段也是术后随访、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基本手段(:施静妮)
那家医院制白癜风好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