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三天内完成三例主动脉瘤杂交手术

导读这些技术突破的历史记录,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整个海南省血管外科学界的光荣瞬间,是大家共同的骄傲。为了“血管病,不离岛”的目标,我们一起努力!

73岁的张阿婆患巨大主动脉弓动脉瘤剧烈胸痛、84岁的马阿公患腹主动脉瘤腹部摸到跳动的巨大肿块、70岁的黄阿公患胸主动脉瘤出现左胸剧痛......

这三位垂危的老人住进了肝胆血管外科*病房,年12月17日至19日,医院血管外科医生在麻醉科、手术室及介入室的配合下介入手术室对3位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具有挑战性的搭桥手术与介入结合的杂交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已开始进食,目前3位患者病情在顺利恢复中。以往治疗此类疾病要在体外循环下开胸或开腹做血管置换,手术可谓巨创,巨大的手术创伤使约30%的患者死于手术并发症,而像以上三位病情危重的高龄老人是很难耐受开胸开腹手术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等待。

小编的话

1“肝胆血管外科”:年9月,医院引进复旦大学血管外科专业毕业生肖占祥博士,在肝胆外科从事血管外科工作,床位不固定。年5月,血管外科病区设固定床位12张,医师3人。年12月27日,血管外科从肝胆外科分出独立,有医师7人,床位31张。以后不断增加医师,至年6月,有专科医师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博士4人),护士17人。

2杂交手术:不只是农业方面有杂交技术,医学也有。杂交手术(HybridOperation),不但具有直观、操作容易、方便定位等传统开放手术的优点,而且具有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等优点。它适用于高危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复杂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瓣膜病等疾病的外科、介入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机的将外科和介入治疗的优点结合起来,而且还降低了二者各自的不利因素。

杂交手术

左:戚悠飞

右:肖占祥

年Parodi首次报告应用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瘤,历经17年(小编:至当年年),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治疗已累及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并已经在国内外多个中心成为常规治疗技术。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不累及主动脉重要分支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在器具上逐步完善、技术上逐步改进、结论上逐步明确。

但主动脉瘤累及重要分支时就成了治疗的盲区,覆膜支架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对主动脉分支血管的重建上,即如何通过腔内技术既隔绝动脉瘤、又能使主动脉的分支血管保留下来。目前突出表现在两个区域,一个是主动脉弓部主动脉瘤累及头臂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时面临弓上分支血管的重建问题,另一个是当广泛的主动脉瘤累及内脏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时面临内脏动脉重建问题。

杂交手术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难题,结合外科搭桥手术重建分支血管的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术也称“杂交”手术。这种技术仍基于现有的覆膜支架治疗。先经过颈部或腹部的外科手术进行头臂动脉或内脏动脉的搭桥手术,实质意义在于改变头臂动脉或内脏动脉的起始部位,为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治疗创造近端或远端锚定区血管解剖条件。杂交手术的优点是既消除了覆膜支架治疗的盲区,又使以往的巨创手术微创化。

医院血管外科从年起开展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治疗以来,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手术失败。从开始,该科在主动脉疾病、腔静脉疾病、颈动脉及四肢血管疾病及淋巴管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并紧跟国际前沿,不断开展新技术,填补海南省临床医学领域诸多空白。

医生与病人患巨大腹主动脉瘤行杂交手术的84岁的马老手术后第4天下地活动。护士与病人12月27日,84岁的马老在病房过84岁生日

小编提示:医院或科室对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诊疗或紧急救治的知识感兴趣,欢迎通过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bj/41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