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精益求精托起生命的重量;
他们,以高尚的医德诠释医者仁心的真谛;
他们,以春风化雨的温暖诠释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陆川:妙手仁心诠释好医德“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权利?我又有怎样的义务去完成我的使命?”这是多年以来他时时刻刻在思考的问题。22年来,他一直在践行这样的原则:尊重生命,用妙手仁心诠释着“好医德”。
他,就是温州市第二届“医德模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陆川。
陆川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市康复学会脑外伤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慈善助医先进个人,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市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20多篇。
外科医生要有一种坚强的信念
记者
您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地方体现在哪里?
陆川
当医生意味着牺牲个人生活。我常常告诉年轻医生,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首先要有一种坚强的信念,能够吃苦耐劳,不抱怨。我从事临床工作22年了,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没有按时入睡,最忙的时候连续3天3夜加班,常常看到地板就想躺上去睡。有一天我从早上9点一直做手术到晚上8点,那天从手术台下来后,我的眼睛都花了,肩膀也僵硬了。
其次,医生的一生之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技术是医生的第一要素。一个外科医生的技术成长不是一天两天的,在国外,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成长需要10年,在国外,也需要七八年,才能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神经外科医生。加上现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1~2年技术就更新换代一次,因此我们需要时刻磨练自己,用心学习,少走弯路。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毅力,很难完成这样一个职业。
多年来我一如既往地紧抓专业知识学习,医院进修显微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技术,年由省卫生厅选派到德国格医院学习,回国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目前我还在补修苏州大学的神经外科博士学位。我的节假日几乎都在路上,不断地外出学习交流,平时在家就是看专业书。我在科室管理中支持和鼓励人才培养,有一半医生分别到过美国、德国、韩国、荷兰等学习和交流。
常常体力透支做手术
记者:
都说外科医生工作强度很大,到底是怎么样的?陆川
我们的病人往往都是重急症病人,而且生病是不挑时间的。比如车祸的发生,那是不分季节和时间的,就算车祸病人医院急诊科,一般隔3~5个小时病情就有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做进一步处理,这个时候就到了凌晨,我们外科医生就要随叫随到,而往往第二天还需要正常上班、手术。但是大部分病人总是很心急,巴不得一住院就要安排手术。如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总是担心动脉瘤随时会破,希望医生越早手术越好,他不会管这个医生是不是刚刚上了夜班。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就常常透支体力完成一台又一台手术。记者
工作的体力消耗那么大,你平时有没有运动习惯?陆川
我天天盯着病人要去运动,要求他们每周必需运动5天、每天运动半小时,但自己却已经有20年没有运动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运动。我唯一的休息就是睡觉,我的睡眠特别好,头一碰到枕头就马上睡着,一有空,靠着墙壁站着也能打个盹。可能是睡眠帮助我恢复体力吧。自信建立在精准的基础上
记者
您的同事说无论是多难的手术,只要您在手术台,就特别放心,这是因为您总是有很大把握吗?陆川
其实给每个病人做手术,无论手术大小,都是一种挑战。我曾经碰到一个71岁的脑肿瘤病人,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当时他去北京、医院,医生都劝家属放弃治疗。后来老人的儿女找到我,希望我给老人做手术,帮帮他们尽到孝心。当时病人的病历资料堆起来足足有一尺高,我们反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耗时五六个小时才完成。术后经过调养一个多月,老人身体恢复得很好,还能到公园里锻炼。
我觉得,自信是建立在精准的基础上的。我带领科室团队在脑肿瘤和颅脑损伤的手术方面达到“精确”的要求,而且在脑血管病的手术和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3年前,我们的神经外科就成为浙江省四个神经外科区域专病中心之一;今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神经外科年会,我上台发言。温州人习惯动手术就跑北京、医院,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发现在温州同样有好的医生和技术,如今我们科的温州本地病人占了六成以上,甚至还有温籍华侨特意回来找我们做手术。
记者
您的经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吧?陆川
是的,那真的是技术性的飞跃。22年前,我们连显微镜都没有,只能凭肉眼判断;年,我们引入了第一台莱卡显微镜,还是手动的;现在,是价值多万元的全自动显微镜,相当于汽车中的“法拉利”。千方百计帮病人省钱
记者
您工作已经很忙碌了,听说还是经常帮助病人筹钱?陆川
我在医疗工作中会接触到社会各种各样的人,每年完成各种神经外科三百多例手术。虽然大多数都有医疗保险,但也有来自家庭困难的病人。他们因为颅脑外伤、脑肿瘤、癫痫、脑血管畸形面临失去生命而死亡的危险,需要社会的帮助。我和科室同事都会竭尽所能,医院和温州市慈善总会申请共同帮助,每年中有40位左右生命垂危的这种背景的帮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年我因此而获得温州市慈善助医先进个人,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和支持助医行善活动。
前不久,有个50多岁的动脉瘤病人,需要立即手术。但该病人来自偏远山区,家境贫困,家属表示放弃治疗。后来我们医护人员凑钱帮病人做了手术;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我们又帮他建了一个轻松筹,又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来到床头为他办了银行卡。手术后病人恢复得非常好。
记者据说您总是帮病人省钱?陆川
我努力做到最优化原则,即以最佳的疗效、最小的创伤、最少的耗费为目标。所以我会时刻考虑我采用的医疗措施会不会给病人带来不利,不收红包、不滥用药物、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避免药物和手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做无关的、对病人弊大于利的辅助检查。
打个比方,医疗好比吃顿饭,可以只花费十块钱,但也能花费千来块钱,我希望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不仅尽量降低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尽量降低社会的负担。
记者
都说医患沟通越来越难,您是怎么认为的?陆川
我一直记得一个病人,那是永嘉山区的一个小伙子因为车祸,医院都快断气了,经过紧张的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后来,病人的父亲特意挑了一箩筐田鱼送到我们办公室。我虽然没有收下田鱼,但想到他从那么偏远的山村,换了好几趟交通工具,三轮车、中巴车、轮渡、公交车,花了将医院,我不禁热泪盈眶。其实,医患之间的沟通很简单,那就是互相信任。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医生的本职工作:尊重生命、尊重人,而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医者仁心,积德行善”是每个医生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要求我在工作中恪守一个信念:努力行善,公平公正,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胡海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最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