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ldquo八爪鱼技术rdquo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叶猛团队采用“八爪鱼技术”,对一例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41岁累及内脏动脉的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完成了腔内隔绝术,全身仅于左侧股动脉切开暴露处有一枚7cm切口。术后48小时即可自行下床。

据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叶猛介绍,累及内脏区的胸腹主动脉瘤十分罕见,仅占胸、腹主动脉瘤发生率的1/10。其外科治疗的复杂程度远超过肾下腹主动脉瘤,不仅需要采用人工血管置换腹主动脉,并且还要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手术难度巨大,存在截瘫、肠缺血、肾缺血等诸多风险。

尽管目前大多数肾下腹主动脉瘤都可用血管腔内隔绝术这一微创的手段进行治疗,但因存在阻断重要内脏动脉风险,无法适用于累及到肾动脉及以上内脏动脉的腹主动脉瘤。由于不同患者内脏血管开口位置千差万别,因此无法量产带内脏分支的腹主动脉支架。目前全球仅有一家公司可提供个体化肾上腹主动脉瘤支架。从接受患者CT扫描,到定制完成带分支腹主动脉支架,周期通常需20-30天,显然无法满足濒临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急诊手术的需要。并且价格极其昂贵,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

年,美国KarthikKasirajan医生首次运用“八爪鱼技术”治疗肾上型腹主动脉瘤,因进入内脏动脉的支架形似章鱼的触角,由此得名。该技术难度极高,不仅需要手术团队有完善的术前计划,还要有高超血管腔内操作技术,医院能完成这一手术。近两年,以医院血管外科叶猛副主任医师为首的手术团队在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复杂腹主动脉腔内治疗后,开始向这一高难度手术发起了挑战。叶猛团队参考此技术,借助于传统“人”字型分叉覆膜支架,一侧远端分支内插入3条覆膜支架分别植入内脏动脉以保证血供,另外一支接第二枚覆膜支架隔绝腹主动脉瘤,从而既隔绝了动脉瘤,又保留了内脏血流。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术前讨论和测量后,对一例合并有系统红斑狼疮的41岁累及内脏动脉的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完成了腔内隔绝术,除了右股动脉及左肱动脉处有一穿刺点外,全身仅于左侧股动脉切开暴露处有一枚7cm切口。术后48小时即可自行下床,术后第三天CT复查提示“腹主动脉瘤隔绝效果佳,内脏动脉支架通畅”。

该技术的成功开展预示着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不仅在腹主动脉腔内治疗的数量不断增加,连续两年位居上海市第三,并且在治疗难度上也跻身到国内顶尖行列。

编辑:叶佳琪

——上海医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bj/8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