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危重、初次就诊很难立马诊断的疾病。一般男性中老年发病高于女性。发病时,几乎绝大部分会在胸背部或者腹背部出现剧烈的撕裂样、刀割样锐痛。
这种锐痛往往不同于日常胃溃疡、胃肠炎、泌尿结石等出现的周期性缓解的绞痛或者隐痛。而且这种集中在胸背或者腰背的疼痛还会进一步发展至下腹部,伴随心悸心慌、大汗淋漓、烦躁不安。
虽然有时候肾结石绞痛也会出现患者疼痛难忍,大汗淋漓,甚至满地打滚,但是疼痛的性质以及后续检查可以鉴别。但是在急诊,对于急性剧烈胸痛的患者,不得不多长点心眼,多考虑一下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
目前医学对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仍然没有完整清晰的阐述。很多因素都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相关,但是并不是致病的关键因素。比如:高血压、血管性炎症、年龄大小、创伤以及遗传基因方面的影响。目前主动脉夹层发病年轻化也是一个很显著的趋势。
无论是哪种潜在的病因,最终的病理生理变化都是类似的,含有丰富弹力纤维的主动脉中层出现了破坏或者损伤。由于大动脉血压往往波动在一百多mmHg,甚至更高,使得出现问题的主动脉局部随着血液剪切力而更加脆弱,从而撕裂了血管内膜,血液冲击进血管壁间隙,形成血肿或者假腔。
更复杂的情况则是,假腔或者破口不止一个,相互交通,最终靠血液冲击形成“夹层”。这些病变处,可能位于胸主动脉区,也可能位于腹主动脉区,出现在哪处,疼痛就体现在哪个部位。随着病情发展,这种血管破损会严重影响分支血管的供血、主动脉血管壁的完整性。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死亡率极高。
目前为了研究方便,已经将主动脉夹层进行了解剖分型(Stanford分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为I型主动脉夹层;夹层起源于左锁骨下的降主动脉,称为II型。
一旦急诊接诊了此类体征主诉的患者,尽快完成全主动脉CTA。这项技术能明确诊断。虽然B超也能帮助诊断胸部的动脉夹层,但腹主动脉的夹层则判断较差。明确诊断后,即收入病房行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患者一般根据病情由急诊分流至心外科或者血管外科或者心内科处理。容易和主动脉夹层混淆的疾病包括:心梗、气胸、消化道穿孔等等疾病。无论是哪一种,也亟需立即处理。所以容易在就诊和处理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疏忽漏诊或者考虑缺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