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论道,剑走锋芒
天海论坛的热度有多大,借用神经介入圈内的一句话来描述,这可算得上是神经介入领域的大型学术娱乐活动,精彩程度可见一斑,辩手们就5个临床中存疑的话题进行辩论,唇枪舌战是智慧的较量,字字珠玑又彰显语言的魅力。
辩论赛由来自战略支援部队医院的蔡艺灵教授和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王君教授共同主持,除了分别由首都医院刘爱华教授和医院张永巍教授带队的天队及海队作为辩论的主力军外,此次另设由往届优秀辩手组成的观察团,在每场自由辩论结束后向双方辩手发起终极一问。评委团由饶明俐教授、吴中学教授、曹亦宾教授、曹毅教授、柴尔青教授、邓剑平教授、韩巨教授、何伟文教授、彭小祥教授、史怀璋教授、王峰教授、杨华教授及郑洪波教授组成,在辩论结束后就专业问题解答及辩论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辩题一
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介入再通vs保守
正方:海队
周腾飞
医院
发病率高,远期致残风险
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概念来源于冠脉CTO,目前并未针对性定义,东亚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人群,同时有研究指出颅内动脉闭塞较狭窄卒中复发率升高,且增加远期致残风险。
现有治疗手段仍不足
保守药物治疗的局限,再发卒中风险依然较高,有研究报道年复发率可高达28%;而颅内外搭桥术同样存在较高的围手术期风险。
再通治疗的可能性
缺血半暗带同样存在于非急性期,可通过再通治疗实现再灌注。而冠脉CTO介入再通治疗的发展模式是可以遵循的,我们需要大胆探索颅内动脉闭塞的介入再通治疗。
反方:天队
贾白雪
首都医科医院
治疗模式不可套用
与急性闭塞不同,颅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同时颅内血管解剖特性与冠脉不同,相应病因复杂,不可一概而论;而相较于狭窄病变,介入开通更加困难,并发症高;因此不可盲目套用现有治疗模式。
临床治疗证据不足
闭塞开通目前没有指南推荐,缺乏大型研究的数据,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论证。
徒增额外的手术风险
在真实获益仍不明确的情况下,仍需考虑介入手术相关的手术风险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故介入医生不可大胆追求操作技术,而应始终以医疗质量和患者获益为最终目的。
辩题二
急性大面积梗死:介入再通vs保守
正方:天队
陈林
陆军医院(医院)
获益可期
中美指南中曾指出ASPECTS6分,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此外年LancetNeurology曾发表基于7项知名血管内治疗RCT研究的meta分析指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EVT治疗90天预后好于标准内科治疗组,为EVT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技术成熟,手术安全
有研究指出,接受EVT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再通组死亡率下降,而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
反方:海队
王鹏
医院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现有大面积梗死的评价指标不统一,不能以偏概全(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指南推荐EVT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证据强度等级较低,仍需要高质量RCT验证真实获益,同时不能忽略EVT再通治疗后出现的再灌注损伤、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等相关风险;而去骨瓣减压获益明确,可早期降低死亡风险。
辩题三
床突旁动脉瘤是否需要积极干预:
干预vs保守
正方:海队
王浩
医院
指南态度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动脉瘤破裂,猝死风险大,应积极干预。同时亚洲人群床突旁动脉瘤高发,形态不规则,20年累积出血风险高达23%。
技术成熟,装备充足
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血管重建的治疗理念转变,介入治疗逐步成熟。
由于患有未破裂动脉瘤导致患者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可适当放宽干预指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反方:天队
张宇鹏
首都医科医院
床突旁动脉瘤多为良性
解剖保护,破裂风险很低,所有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半数以上是床突旁动脉瘤,而破裂动脉瘤中仅有2%为床突旁动脉瘤。
干预风险高
有研究报道整体干预并发症10-20%,包括手术相关风险,而且并发症往往是神经系统受损;可见手术干预的获益可能要低于不干预。
一律干预浪费医疗资源,谨慎评估,拒绝过度治疗。
辩题四
医院要不要常规开展急诊取栓:
需要vs不需要
正方:天队
李江
医院
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救治延误
交通拥堵,城乡发展差异使得患者到达高级卒中中心延误,医院开展急诊取栓可缩短缺血性卒中的急诊救治流程。
医院是取栓治疗的新生力量
国内,医院数量庞大,正逐步开展急诊取栓,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在医院经取栓获益人数上升20倍。
国家战略的支持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完善全国脑卒中诊疗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强化脑卒中诊疗相关院前急救设备设施配备,完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鼓励开展“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
反方:海队
张小曦
海军医院(医院)
急于求成,舍本逐末
常规开展急诊取栓,超出医院工作范畴,取栓治疗不单单是手术操作,而是综合能力的准备,对手术硬件、手术医师手术量均有一定要求。同时,不能忽视国内取栓治疗自年逐步常规开展,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仍应脚踏实地大胆摸索,而不能急于求成。
切勿以偏概全
不能否认,确实有医院具备取栓治疗的资质,但是不能代表所有医院的水平和能力,国内1万多家医院仍是以承担转诊及溶栓治疗为主。
避免混淆概念
现有政策推广的是卒中中心建设,而不能简单替换为医院。
辩题五
血流导向装置是否可以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治疗:
可以vs不可以
正方:天队
张义森
首都医科医院
传统治疗方式效果不佳
例如,血泡样动脉瘤瘤腔较小,常规栓塞治疗困难,栓塞、破裂及再出血风险极高,而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使得操作简便,治愈效果获认可,复发率低。
国内外数据证实血流导向装置安全有效,国内外广泛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亦被不断推进。
FD装置不断更新,IIb/IIIa使用可以预防缺血性事件发生。
反方:海队
吕楠
海军医院(医院)
超适应症使用
国内常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说明书中指出在破裂动脉瘤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未评估或证实。而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说明书中明确写出用于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未破裂动脉瘤患者。
无指南推荐,长期结果不明
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可避免
因为FD装置置入载瘤动脉内,具有高网孔密度及高金属覆盖率,不可避免额外增加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是对于急性期破裂SAH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目前没有统一方案。
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年Lancet发表ISAT研究结果,纳入例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例传统介入栓塞治疗,例开颅夹闭治疗,术后1年累积再出血率1.8%。
5场辩论结束后,现场专家团评选结果也呼之欲出了,最终天队以3:2险胜海队,摘得年天海论坛辩论赛的冠军。
网络人气奖及最佳辩手分别由来自陆军医院(医院)的陈林选手及首都医科医院的贾白雪选手、医院的王鹏选手、海军医院(医院)的张小曦选手获得。
辩论有时,探索无涯,期待明年天海论坛更加精彩!
ENDCSATISC系列报道: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大会圆满召开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大会圆满召开
·高入云端,九天揽月——记年中国神经介入手术互联网直播大会
·“百万减残”工程,我们在行动!
·“还原现场”ANGEL急诊取栓病例决赛
·师说神韵——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质控管理
·神经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万里行启动仪式
·UGUARD?智能ASPECTS评分系统——正式发布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