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为什么会喜欢看下雨?
也许在惯性科学思维之下,医生应该只与专业挂钩,看雨,显得有点不务正业……但在中国人的哲学里,水蕴万物,从中能看出大智慧。
“上善若水”是黄力作为医院一院之长的人生信念。在他的理念中,团队管理的核心是文化打造,而成立医院孕育了一种怎样的文化?
那是一个简陋而又尊贵的时代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发表谈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而恰巧,医院正是要服务海外华人华侨而创建的一所国侨办下属的医疗机构。
医院的历史说起。
上世纪70年代末,彼时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时候。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侨办主任廖承志提出在医院,以解决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看病,这个提议在同年即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一排破旧不堪的平房,断垣残壁,一群人就在这样的狭隘医院的诞生……与此简陋相对比的是,医院筹备过程中,中共中央组织部史无前例地发文,从全国各地调派多名顶级医学专家“空运”、集结广州……简陋与尊贵同行——年10月,医院正式诞生并对外营业。
其后的二三十年间,医院从迈步到创业、从基石到中坚,一路风雨一路歌。
年-年,血液病学、眼科学、妇产科学成为国家首批或第二批博士授权单位,奠定了这三个学科国内的先进地位。
年,“华南一把刀”邝公道教授带领骨科创办了“广东省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为数以万计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患者解除了痛苦;
年1月,由霍英东先生捐资兴建的门诊大楼(英东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年10月医院住院大楼开始投入使用;
年7月,血液科首次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获得成功,广东及港澳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年12月诊疗楼大楼落成使用;
年,它成为最医院之一;
……
时光荏苒,今天的医院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医院。现有职工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名,高级职称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余人,留学归国人员余人。
医院现有2个院区、3个门诊部,开放病床0张,先后获评为“医院”、“医院”、“国际SOS医院”“、医院”、“全国侨办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年至年,更是连续四年被“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评选为“医院”,其美誉度与社会知名度已深入人心。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目前已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1个临床重点专科。取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4项。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更是积淀雄厚,获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7个学科获广东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2个专科获广东省第一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这一医院的“十一五”计划画上了漂亮的句点,但,这绝不会是终点,医院开始她的新旅程!
这是一位文人型院长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相互围绕。
在医院酝酿诞生的那几年,黄力也正在酝酿他的人生之梦。他是中国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那时候的他还在犹豫要不要踏上与父母一样的从医之路。
“其实,高考那年我很希望报考文学院”……多年之后,黄力依然说起他曾经的文人梦。
他从小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后期喜看黑格尔等欧洲哲学家的经典书籍。
但一念之别,他始终还是报考了医科。在苏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广州,在医院工作。年,黄力成为暨大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在暨大附属一院工作,至今已27年之久,他成为了医院30多年发展的见证人。
纵然在医学路上走太远,但文艺青年的特质仍时不时在他身上凸显。
一部感人的电视剧,一首伴随记忆的老歌都会引得这位院长双眼翻潮:在医院新大楼落成搬迁之时,医院职工在OA上留言,说“我们时刻准备着”、“喜事”、“期盼已久的一天终于到了”……黄力院长看到这些同事的只字片语,都令双眼湿润,医院成长至今而不禁深深感怀……
他自认是一个感性的人。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医疗专业上的佼佼者,和一个出色的团队管理者。
—年,受医院委派,黄力前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进修一年。在临床上,他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科研上主研中枢神经影像学诊断,特别在缺血性疾病领域,他颇有建树。作为学科带头人,黄力囊中的科研成果也是玄圃积玉,炎洲聚桂,他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以及部属基金六项,在国际、国内、省内各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并曾主编与参编《临床急症X线、CT诊断》等六部专著。
“因为确实对专业情有独钟,我现在还是没有把专业丢掉,由于从事正职领导工作,事务繁忙,目前专业就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上,并主要承担从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系统科研指导工作。”黄力说。
他的管理理念在于两字:文化
“团队管理一个核心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种源动力;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是独特的,是创新的,是不断变化的,固定的东西会被复制,而文化则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提炼的过程。我们在行动中去体现某种核心价值观,就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以是表现文化,可以是内在文化。”
在医院谈文化?世人都以为太虚。
黄力对此解释:“在医院里面,尽管很难把它谈得很好,但是我们必须也要经常去谈,勿虚务实的谈,当我们真正总结出一种精神,如果大家认为它能符合我们的思想,可能文化的主题就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创造这样一个共同思想。
一个理想的状态是“顶层设计、中层执行”的主导思想,我们各个副院长、科长,能在一个主体思想指导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当然,一定要有制约,如果没有制约,一犯错将会一错到底。其实团队管理,也是一种制约。这就是我的管理理念。”
在这种理念之下,他认为:院长应该只是一个管理的代表。院长的任务是怎么去培养团队,发挥团队的作用,怎么去给团队一个创新平台、执行平台。强调团队管理,医院的管理中来,医院管理的主导思想。培训也不是院长的培训,是强调团队的培训。因为不管设计层(院长)怎么变换,这个团队永远是执行的中间机构。他们这种执行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靠着这种执行力,在黄力的带领下,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医院相继完成了结构调整、绩效分配改革、学科建设和建造新住院大楼等四个“工程式”任务。
30多年来,海外华人华侨似乎更认同医院的简称:华医。
“华医”二字,医院的最初切题,也是海外游子的一个情结——来自泱泱中华的医术医德。
但在往后的发展中,因为对华侨服务的医疗业务在国内扩展,医院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而华医自身的就医环境未能及时优化,为华侨服务的优势不再突出。
一个新的发展命题,医院的面前。
黄力如何找回当年的“华侨”招牌?他追崇的文化,情系何处?
“华医”从心再出发
中国有句老话:医者父母心。这句朴素的话,在今天或被黄力赋予了更多的新意义。医院的新路程上,黄力首先抓住了患者的心:医院,首先是治病的地方。
近些年,医院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趋势。新大楼的建成使我们就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华医”具备了更好的服务平台。积极创新对外服务理念,在做好对国内病人服务的同时,以海外华侨为主线,精心打造南中国地区对侨胞服务的国际化医疗平台,重新擦亮医院品牌。
“华医”将亮出自己独有的特殊资源:首先,暨南大学是个国际化的大学,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所有师生均来自海外,每年有几十位学生毕业,这是“华医”得天独厚的国际资源;其次,“华医”属于国侨办系统,具有不可多得的政府资源;另外,“华医”还和很多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都是华医能迅速在海外扩大知名度的最直接、有效的宣传。
一切已然蓄势待发、水到渠成……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华医”打造了特种医疗区域,利用新大楼的顶层建成特需病房,设有病床38张,面积将近平方。这些病房不做VIP病房,而是称为国内国外都可以提供优质服务的特种服务病房。特需病房作为一个区分普通医疗服务的独立单元,是对华侨、对国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在医院里面具有单独的流程,不但在护理建制上是独立的,在医疗管理上也是专门的。既应合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方向,不更多占用群众资源,又体现出医院对海外市场、对华侨服务的基本的宗旨。“华医”的医疗服务和高端服务的共同管理,将“门诊”和“特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服务链,医院对社会的一个承诺。
医院各个学科在广东省的影响力都有所提升。医院专家在广东省三大协会(医学会、医师协会、医院管理协会)里所担任主委、副主委和常委职位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4年3月,暨大附一院拿下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开展的全球首例高难度“腹主骼动脉瘤破裂复合手术抢救”宣告成功。同年,第一届国际腹腔镜胃手术研讨会在暨大附一院举行,之后腹腔镜技术在暨大附一院迅速发展,医院外科拳头项目。该院骨科在国内也享有盛名,是国内领先的关节疾病治疗中心、肢体伤残功能重建与矫形中心;泌尿外科是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国家卫生部泌尿外科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肾移植资质认证医疗单位之一,学科带头人苏泽轩教授主持的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眼科、介入血管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整形美容激光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也都是该院优势学科,亮点突出,成就斐然。
同时,医院,在人民危难之时,更是冲在一线……
非典时期,广东是重疫情区,暨大附一院临危受命,大批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群策群力为战胜疫情立下汗马功劳;
8年四川地震,该院医师震后不到24小时穿越“死亡谷”奔赴灾区,共拯国殇;
青海玉树地震、第16届广州亚运会,边远地区的扶贫义诊,到处都可见“华医人”的身影……
而“深化护理”,则是医院人文关怀下的一个开拓性的创举。多年的从医经验,医院认识到:治疗前的提供协助咨询与延续护理,其实是对病人的一种关怀。医生所从事的工作是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但护理如果给病人优质护理,创造的将是一种额外价值或潜在价值。
因而,在医院,护士开始参与临床、专家门诊、延续护理。医院着重培养专科护理人才,在广东省内最早推行护士层级管理,改革临床护士工作模式。医院现在的护士中有很多是硕士、硕士生导师。这些护士参与治疗变成为专家。也因为这样,护士们对职业的期望开始变得更大。
“有时候,医院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护士的护理工作上,后期护理医院的服务水平。”黄力说。不难看出,他考虑的周全与细致之处。
至此,黄力倡导的文化之魂其实已可勾勒:包容,体贴;观察,完善。
如今,医院正是三十而立的重要节点之时,前承历史,下启未来!这位善于观察、善于决断且特别感性的文人型院长,对医学、对他的专业、对医院,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他说:他欣赏雨慢慢地落下,土地慢慢地沁湿,雨水能用自然的演绎、无声的穿透形成土壤的形状,我要做的事情,也总会慢慢的变成现实……”
这是从心的重新出发,春风正化雨,芬芳播天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