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编译WEB治疗宽颈动脉瘤BOSS

当WEB位于正确的位置,血流冲击点就位于WEB金属网丝密度最高的中心,当WEB倾斜则导致血流冲击点偏向WEB金属网丝密度较低的外周区域,就可能导致WEB装置内血栓不完全形成。其他可能导致BOSS1级的因素包括较大的动脉瘤颈、WEB宽度和WEB装置偏小。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目前研究证实WEB(WovenEndoBridge)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可行有效的,但由于存在动脉瘤复发的风险,需要进行长期影像学随访验证其稳定性。在随访中偶尔可以发现WEB腔内残余血流。之前的WEB闭塞评分修订为Bicêtre闭塞量表评分(BicêtreOcclusionScaleScore,BOSS)。WEB腔内残余血流现象(BOSS1级)与动脉瘤破裂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中期DSA随访时BOSS1级的影响因素。我们初步假设瘤腔内WEB轴的偏转导致WEB腔内残余血流。当WEB位于正确的位置,血流冲击点就位于WEB金属网丝密度最高的中心,当WEB倾斜则导致血流冲击点偏向WEB金属网丝密度较低的外周区域,就可能导致WEB装置内血栓不完全形成。其他可能导致BOSS1级的因素包括较大的动脉瘤颈、WEB宽度和WEB装置偏小。

研究方法

选取年2月至年12月在单中心使用WEB治疗的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要求至少一次DSA随访(平均术后6个月)。未破裂动脉瘤择期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mgQd和氯吡格雷75mgQd,围手术期抗凝用应用IU肝素。在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术中给予mg阿司匹林。在所有患者术后6周内继续服用阿司匹林mg/天,当WEB突入载瘤动脉内,则加用氯吡格雷75mg/天。

随访包括6个月的MRA和DSA以及18个月的MRA长期随访。使用BOSS评分评估动脉瘤闭塞率:0=动脉瘤不显影,0’=近端凹部滞留,1=WEB内血流滞留,2=瘤颈残留,3=动脉瘤体残留(瘤壁与WEB之间显影。根据WOS评估中期随访DSA和长期随访MRA时动脉瘤闭塞程度:WOSA=动脉瘤完全闭塞,WOSB=瘤颈部残留,WOSC=动脉瘤腔残留。

此外还要在正位像和侧位像测量WEB与动脉瘤轴的偏差角度,依据偏差角度将动脉瘤分为3组:A(0°-15°),B(16°-30°)和C(31°-45°)。动脉瘤轴定义为朝向动脉瘤颈平面的垂直线。收集WEB宽度和动脉瘤颈宽度。

研究结果

中期和长期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5.5-7.8个月(中位数6.1个月)和14-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总体人群中,女性为52/65(80%),男性为13/65(20%),平均年龄为55.0±9.6岁(范围30-81岁)。在67例动脉瘤中53例未破裂(79.1%),14/67例(20.9%)为破裂动脉瘤,其中有3例因介入或夹闭治疗后动脉瘤复发而再次治疗。67例动脉瘤分布位置分别为:前循环46例(68.7%)(前交通动脉22例;大脑中动脉6例;颈内动脉15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2例),21/67(31.3%)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基底动脉17例;PICA4例)。其中2例患者(3.1%)发生术中血栓栓塞事件,均通过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和双抗治疗3个月,随访时均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未出现造影剂过敏或出血事件。2例患者额外放置支架。52位患者接受了WEB21的治疗,15位患者接受了WEB17治疗。53/65例患者(81.5%)有中期随访的mRS评分,其中48例mRS=0(90.6%)。mRS=1有1例(1.9%),mRS=2有3例(5.7%),mRS=4有1例(1.9%)。

在中期随访DSA中,BOSS1级有11/67例(16.4%)。其中有10例(91%)位于前循环(前交通动脉6例;颈内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1例),而BOSS1级还有1例(9%)位于PICA。所有BOSS1级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在中期随访时,BOSS1级均无术后出血发生。BOSS1级的3例患者(27%)和对照组(包括其余BOSS评分)的8例患者(14%)在中期随访时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中期随访DSA进行WOS分级后,BOSS1级队列中9例患者(82%)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患者(9%)瘤颈部残留,1例患者(9%)动脉瘤腔残留。在对照组中,45例患者(81%)动脉瘤完全闭塞,8例患者(14%)瘤颈部残留,3例患者(5%)动脉瘤腔残留。BOSS1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IQR]:1±0:1±0;P=0.)。对BOSS1队列8名患者(73%)进行长期MRA随访,均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在对照组中,56例患者中有32例(57%)接受长期MRA随访。22例表现出动脉瘤完全闭塞(69%),8例瘤颈部残留(25%),2例动脉瘤腔残留(6%)。

表1显示了所有动脉瘤中期随访时的BOSS分级。11例BOSS1级患者中,有3例在治疗后1年进行DSA长期随访(27.3%),而8例患者未进行(72.7%)。在2例患者中,长期DSA仍证实BOSS1级。在1例患者中,术后1年后随访BOSS1级现象消失(图1)。

表1.患者中期随访时BOSS分级

图1.两名前交通动脉瘤患者DSA(患者1:A-D;患者2:E-H);箭头指示在随访中BOSS1级的WEB残留。A.使用WEB27治疗的患者术后DSA;B.6个月随访DSA;C.6个月随访CT;D.1年随访CT;E.使用WEB21治疗的患者术后DSA;F.7个月随访DSA;G.7个月随访CT;H.1年随访CT。

表2详细列出了BOSS1级和其他BOSS等级患者WEB轴偏差等级。在BOSS1队列和所有其他BOSS等级之间,WEB设备在正位上的轴偏差显著不同(17±17:7±11;P=0.)。评估侧位像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10±10:8±9;P=0.)。

表2.WEB轴偏差的分级

根据每个动脉瘤平均宽度的测量值和相应的WEB选择表,在BOSS1级患者和其他BOSS等级患者之间,WEB宽度没有明显差异(6±1:6±2;P=0.)。两组间动脉瘤颈最长直径(4.0±1.4:4.0±1.9mm;P=0.)或动脉瘤颈最短直径(3.1±1.5:3.2±1.4mm;P=0.)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动脉瘤颈部表面积也无显著差异(9.6±7.6:10.0±8.0mm2;P=0.)。

在57/67例患者(85.1%)中WEB尺寸合适,而在10/67例患者(14.9%)中WEB尺寸偏小(n=8)或尺寸偏大(n=2)。在中期随访中,WEB大小与BOSS1级无关(P=0.)。WEB尺寸不合适的患者的瘤颈部或动脉瘤复发率明显高于WEB尺寸合适的患者(1±1.3:0±0;P<.)。使用WEB17和WEB21治疗的患者之间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1±1:1±0;P=0.)。

研究结论

在WEB治疗的患者中,中期随访会出现BOSS1级,与WEB和动脉瘤轴的偏差有关。WEB大小不合适通常不会导致BOSS1级,但是它是瘤颈或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但仍需长期DSA随访进一步评估BOSS1级的临床影响及与动脉瘤复发和再出血之间的潜在关联。

聚焦WEB治疗宽颈动脉瘤

WEB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结果支架辅助WEB治疗宽颈动脉瘤:单中心经验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赵晓曼医师

哈尔滨医院

审校

陈骅副主任医师

医院

终审

黄清海教授

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对患咨询室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解答患者咨询,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bj/9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