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一刻刘赫教授栓塞破裂动脉瘤

作者简介

刘赫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日本神经外科博士、博士后。

主要从事神经介入出血及缺血疾病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中日神经外科学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常务理事、青委副主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脑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干细胞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中国医刊》杂志编委;发表SCI(包括BRAIN)等论文30篇;国外国际会议发表18次;承担科研课题6项;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奖。

病例简介

男,55岁,突发头痛昏睡来院。Hunt-Hess3级,急诊头部CT显示:SAH。DSA造影如下:3D旋转工作角度造影,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1.6mm×2.0mm,瘤颈部相对宽颈,颈部有脉络膜前动脉发出。微小动脉瘤栓塞术中关键注意动脉瘤不能破裂,如果破裂,弥补性填圈空间很小,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弹簧圈越柔软,越安全;另外,术中需要保护瘤颈部发出的脉络膜前动脉。

术中先留置了Hyperglide球囊,其目的在于:

1、万一动脉瘤破裂,临时阻断血流的作用;

2、瘤颈塑形时可能用到。

首枚选用AxiumPrimeES2mm×2cm(传说中的“柔体术冠军”)成篮,从材料学上,把弹簧圈对动脉瘤壁作用力降到最低。首枚后造影,成篮比较满意,弹簧圈更多集中于瘤底,瘤颈部也有分布(心中留念不要影响瘤颈部脉前血流)。接着送入第2枚AxiumPrimeES1mm*2cm,输送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那种常见的细微“踢管”感。弹簧圈就在微导管极度放松的状态下,“无声无息”地被送了进去。动脉瘤进一步被栓塞。为了使动脉瘤的填塞更加致密,依仗着AxiumPrimeFamily“极软”的特性,决定追加第3枚AxiumPrimeES1mm*1cm。把微导管退至瘤颈口时,角度不是很完美,于是半充盈Hyperglide球囊,稳定一下微导管,将弹簧圈顺利送入。术后造影,动脉瘤不显影,脉络膜前动脉保留完好。

小结

?自始至终AxiumPrimeFamily的推送手感都非常柔顺,其对动脉瘤壁的作用力很小,即使首枚圈选择相对大一些的型号,依然对其安全性很有信心。

?AxiumPrimeFamily圈的钻缝性能佳,可以很顺畅地填充空闲的空间,第二枚及第三枚能够“悠闲”地填充狭小瘤体是最好的证明。

?在整个填塞过程中,微导管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几乎没有前向的张力。而且送圈过程中,微导管受到弹簧圈的反作用力也很微弱,仅有极微的位移。

?AxiumPrimeFamily弹簧圈非常适合在破裂动脉瘤及微小动脉瘤术中使用。

相关链接

Axium?PrimeFamily一举解决高风险动脉瘤两大难题

郭庆东教授:Axium?PrimeFamily助通路迂曲动脉瘤「胜券稳操」

「绝处逢生」徐翔教授谈Axium?PrimeFamily弹簧圈栓塞治疗复杂动脉瘤

张扬主任来支招:AxiumPrimeFamily减少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治疗中支架辅助的应用

冯军教授畅谈多面帮手Axium?PrimeFamily在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谁是新一代口碑之王?

曲友直教授:临危受命——PrimeES处理出血急性期动脉瘤

刘俊教授谈AxiumPrimeES弹簧圈:小动脉瘤致密栓塞武器

喻博教授:抗“琴弦效应”,超柔安全的AxiumPrimeES弹簧圈

让ES系列弹簧圈承载你的想象力!李强教授分享小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一例

刘俊教授谈AxiumPrimeES弹簧圈:小动脉瘤致密栓塞武器

李真保教授: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Axium?Prime家族治疗破裂动脉瘤之医院秘技

稳操胜券!看AxiumPrimeES如何与微导管默契合作

攻克小动脉瘤栓塞难点,AxiumPrimeES技高一筹!

前方高能!又一个“超级网红”面世!

一枚AxiumPrimeES弹簧圈的诞生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by/10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