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介入治疗科医护团队在科主任刘春锋的带领下利用栓塞技术成功治疗了一例脾动脉瘤患者。手术用微创的弹簧圈栓塞方法,巧妙地排除了藏在患者体内的这颗“雷”。
CT强化扫描
CT三维重建
57岁的王先生(化名)查体发现脾动脉瘤,位于脾门处,大小达到26X22mm,随时都有破裂造成大出血的风险,是颗名副其实的藏在体内的“大雷”。脾动脉瘤特别是靠近脾门位置的动脉瘤以往一般采用脾切除术,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刘春锋主任在接诊后,立即会同CT科的张立军副主任,仔细进行了动脉瘤的三维重建,认真分析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以及脾动脉分支的情况,与肝胆血管外科刘赛医师一起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的危害及介入手术的可行性、必要性、优越性,打消了患者的疑虑。经过造影确认、可控弹簧圈栓塞,不但完全栓塞了动脉瘤腔,还全部保留了脾动脉的所有分支,避免了脾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前
介入治疗后
脾动脉瘤是脾动脉扩张形成的动脉瘤,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内脏动脉“不定时炸弹”。一般破裂前毫无症状,一旦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为脾动脉粗大,破裂出血的救治时间窗窄难度大,所以一旦发现,达到治疗的标准,就一定要早期干预治疗。介入治疗科医师提醒大家,一旦发现内脏动脉瘤要引起高度重视,瘤体大小达到手术标准,要尽早进行治疗,排除体内的“雷”。
(供稿科室:介入治疗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