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片
:中医院
:分部位专题(病例整理医师:范治国)
:颈动脉体瘤
:患者女性42岁右侧颈部包块八年,逐渐增大三月就诊。查体,右侧颈部实性包块,质硬,移动度差,触诊可感觉到搏动,并似乎与颈动脉搏动同步。
:颈部CT平扫
颈部CT造影增强
CT表现: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间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块影分布,软组织影内部密度均匀,边界清晰,邻近软组织受压外移,CT拟诊:右侧颈部良性占位,颈动脉体瘤可能。
CT造影增强表现:右侧颈部软组织影于造影剂注射后呈明显强化改变,强化改变均匀,造影剂密度变化情况基本上与颈动脉同步,但CT值略低于颈动脉,邻近颈内静脉受压向外推移,CT拟诊:右侧颈部颈动脉体瘤可能性大。
:术后病理诊断:右颈动脉体瘤。
讨论
颈动脉体瘤(carotidbodytumor,CBT)是起源于颈动脉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因此亦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解剖特点及功能:颈动脉体是全身化学感受器系统的一部分,大小约5mm×3mm×2mm,肉眼所见为淡红色至灰色,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或附近的疏松的蜂窝组织内,被称为Mayer韧带的纤维血管带固定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也可以是其供血动脉。组织学上,颈动脉体由主细胞(Ⅰ型细胞)和支持细胞(Ⅱ型细胞)组成。主细胞内分为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即明细胞、暗细胞和固缩核细胞。主细胞由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的间质细胞所包绕。
颈动脉体是化学感受器,它能感受动脉血中的PO2、PCO2及pH的变化,通过迷走神经来调节呼吸、循环和血压。
颈动脉体瘤的CT、CTA表现
CT平扫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动脉血管,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静脉期强化仍较明显,呈均匀强化,强化幅度最高可达多HU,瘤体强化密度接近于动脉血管强化,按常规软组织窗可见瘤体强化同颈动脉一致,容易误诊为颈动脉瘤,因此适当调整窗宽、窗位,可见瘤体与血管关系,持续动态CT增强(CTA)就可显示瘤体与动脉血管关系及主要供血来源,生动展示瘤体与血管关系。
鉴别诊断
1、颈部神经鞘瘤:瘤体易坏死,增强强化程度不如颈动脉体瘤显著,颈内动静脉受压前移,这是它们最主要的鉴别点。
2、颈部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时,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增强可明显强化,亦可不明显或不强化,常将颈内、外动脉间距拉大,这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