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心脏骤停年轻人,这些行为是在自杀

以前经常能听人说,要想长寿,不抽烟,不喝酒。今后,恐怕还要加一条:不过度加班!

苏州一24岁的男子就因为加班心跳骤停

最近,苏州一个24岁的工程师,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却因为加班频繁而猝死。就在这两天,医院也传来两位正值壮年的医生猝死的噩耗。

在经过3个半小时的全力抢救之后,患者正式宣告死亡

杭州年轻男子入院十分钟后心脏骤停在抢救后捡回生命

现场抢救图

  “快,给他进行心肺复苏,用除颤仪进行除颤!”医生急忙连同其他十几位医生和护士,轮流上阵给王先生进行抢救,12分钟后,王先生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

  闯过这一关,王先生并没有脱离危险,检查显示,他的心脏左前降支近端完全堵塞,左回旋支40%狭窄,这意味着,他的心脏严重供血不足,随时有生命危险。

34岁成都小伙杨菲经常熬夜加班!,离开了这个世界

然而就在12月10日,34岁成都小伙杨菲经常熬夜加班!,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年过六旬的父母在悲痛之际,决定将其遗体捐献。

一家人合影

近几年,因为加班猝死的案例很多

年7月5日,医院43岁急诊科副主任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导致心脏破裂而死。

年5月17日,周日,河池市某事业单位的甘某被单位领导要求加班修改制作一个宣传影片。当日下午6时许,甘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医院不治身亡。医院确诊为脑溢血致死。

年3月24日一早,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年7月,江苏省某演艺集团员工王某,被单位同事发现死在了宿舍,后公安机关认定为心源性猝死。王某去世前最后一次演出工作时间长达十余小时。法院酌定该演艺集团对王某死亡造成的损失承担20%的赔偿责任。

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台上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同事们都说他这几年工作太拼,长期加班熬夜,表面看似强壮,实际已积劳成疾。

年6月30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据同事称,金医生离世前两天,仍从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时许,后因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

……

过劳死——职场不能承受之重

“过劳”似乎已成中国职场的常态。过度加班又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近期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相继发文传递出这样的声音“不能用透支健康来换取业绩,不能总是提倡白+黑,5+2这样的工作模式,要尊重职工休息的权利”

“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而这已不是哪个行业独有的现象,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等行业都没有幸免。

“过劳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见诸媒体。

……

过劳死——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从医学上解释,“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然而,看似是个体原因导致的过劳死,当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结果。比如,经济社会转型的压力增大、竞争加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事实上,许多员工常常为了养家糊口的薪水,以及息息相关的升迁、职业发展,常常选择“自愿加班”;而一旦发生“过劳死”的悲剧,我国法律上也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这种“过劳无责”又加剧了“过劳用工”的肆无忌惮。

过劳死,究竟谁之罪?谁该为过劳死埋单?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央视评论:如何告别过劳死的“摩登时代”?

  医护工作者、IT工程师、媒体人士、学生…十个群体身体透支严重,猝死率高。腰酸背痛、皮肤粗糙、掉发严重…不要忽略身体给你的疲劳提示!快到年底,送你一份抗疲劳全攻略↓告诉你关心的TA!

爆料、投稿、美图、商务合作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by/42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