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几岁就可以任性吗讲述一位小伙子刻骨

门诊医生日记

“医生,我最近有点不舒服!”

心内科门诊丛培玲主任今天接收了这样一位患者,

35岁,年轻男性,

“小伙子,坐下吧,有什么不舒服?”

“最近总觉得头晕,胸口还经常闷闷的,我寻思我这么年轻,不会有问题,可是昨天开始胸口会痛,感觉喘气都痛,过一阵就好点了,一阵一阵的…”

主任边给他绑血压袖带,继续问“那你经常熬夜吗?有没有经常喝酒抽烟?”

“有啊,我做生意,免不了应酬喝酒,失眠熬夜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先给你量个血压,你暂时不要说话”

“/,小伙子,你的血压很高了…”

“不可能,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血压高?不是老年人才有高血压什么的吗?”

人生不是儿戏

丛主任继续解释,

“高血压的确多发于老年人,但是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熬夜,抽烟喝酒,高血压在年轻人身上发生也是有的,请问,你家里人有没有患有高血压病史的呢?”

“我父母都有高血压,他们都是50多岁才发现的呀…”

“小伙子,你这是有典型的家族遗传基因,并且现在血压特别高,高血压不好好控制,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心血管疾病,你看你最近也有胸闷胸痛的症状,我建议你住院检查一下,先把血压控制好…你觉得怎么样?”

“好吧,我确实最近不太舒服,这几天工作也没有什么需要紧急处理的,就住院检查检查看看吧…”

于是,主任联系科室床位,将患者收入院。

一次彻骨难忘的经历

接下来,安排好住院以后,这位患者的主管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情得知,在5年以前,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就被检查出高血压,当时大夫就建议他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当时患者总觉得自己年轻,又听人家说降压药吃上了,就得吃一辈子,于是,5年来,一片降压的药物都没有服用,也没有定时检测血压,知道最近明显感觉不舒服了,才想起来看医生…

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异常,T波明显有点低平,立即急查心肌标志物,心梗三项,血清肌钙蛋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患者稳定血压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病因,在与患者仔细沟通病情,并详细告知治疗方式后,患者同意血压稳定后做冠状动脉造影。

两天以后,冠状动脉造如期进行,术中发现的情况领在场的两个主任大吃一惊,患者是非常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通俗的说法就是心脏三条主支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位年轻的患者随时都有可能猝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选择在狭窄最厉害的位置放置支架一枚,手术顺利,患者返回病房…

术后,患者明显的胸闷胸痛缓解了,血压也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几天后,好转出院了,临走时,主管医生仔细叮嘱他,一定要按时吃药,不能随便停药,定时检测血压,有任何不舒服,及时去心内科门诊复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就随意任性了…

送走了这位出院的患者,我们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及时发现救治,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会怎样?他是不是还可以说自己“年轻”并且肆无忌惮的任性下去呢?

相关链接:别以为猝死离你很远,敢不敢自测一下?

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人们常常会疑惑正当壮年,事业有成看起来身体又都非常健康的人,为什么会猝死?

其实70%的猝死都是源于心脏猝死,其中一半的猝死是有先兆的,但大部分人可能以为只是劳累或者胃部不适等导致的,而没有引起重视。如果说这些先兆出现后,医院做深入的检查和治疗,获救的机会是%,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甚至轻视了这些先兆,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识别“先兆”及时就医搜索

引发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源性猝死,约占80%。这种猝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一种是心梗引发的猝死。除了心脏问题,常见的包括肺栓塞、哮喘过敏、脑出血等。脑出血也是常见的猝死诱因。年轻人因为脑出血猝死往往是有脑血管畸形或者有脑动脉瘤,但自己并不知道。建议年轻人也要定期体检,平时多多留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先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先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先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先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先兆5、胸痛

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此外,心肌梗死发生前一个月内,心绞痛会频繁发作且疼痛比以前有明显变化,如以前走一公里难受,现在走米心脏都受不了,甚至在安静时也会发作;疼痛持续时间长了,之前发作时间是5分钟,现在发作在20分钟以上;发作诱因也变化了——这都说明冠状动脉有狭窄、痉挛,冠脉内斑块不稳定,容易破溃形成血栓,有的含服硝酸甘油就能缓解,有的则不能缓解。出现这些症状时可马上含服硝酸甘油,最多可含服3次,同时迅速拨打。

测试:看看你是猝死高危人群吗?搜索★

1、早上起床总是掉头发。5分

2、情绪抑郁,喜欢对着窗外发呆。3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10分

4、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分

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式的渴望。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达了对你的不满。5分

7、工作一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味如嚼蜡。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睡眠质量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5分

16、性能力下降,你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性欲望。10分

如果你的累积总分超过30分,很可能健康已敲响警钟。如果累积总分超过50分,就需要坐下来,好好反思你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等;如果累积总分超过80分,你应该赶紧去看医生,调整自己的心理,或是申请休假,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

如何科学预防猝死?搜索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体内容易缺水,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而且,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所以说,寒冷的天气,心脑血管病患者就更要按照以下方式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1、防寒保暖

0℃是高凝血的气象因子,在此气象条件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听到“大风降温,气温下降到0℃以下”的气象预报时,应及早添加衣服,避免着凉。外出前最好在走廊或过道里站一会儿,预先适应一下气温再出门,出门时应重点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

2、适度晨练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冬季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等太阳升起之后再锻炼。根据自身状况,适当选择如跳舞、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文娱活动,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调和气血。锻炼完毕不要用凉水洗脸、洗手,以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慢起床

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在清晨醒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再起床,避免心绞痛、中风等发作。

4、监测血压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有高血压病史者,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防止波动至关重要。

5、补充水分

在一天的时间里,成人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40毫升水,适当饮水便于稀释血液。避免因水温过冷过热而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

6、心态平和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日常放宽胸怀、保持心理平衡,多照日光、听音乐,以改善忧郁症状。节日中,也要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态,切勿暴饮暴食和过度娱乐。

7、进补适宜

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补提倡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适当多吃粗、杂粮,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也不要大量喝酒、抽烟、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

部分内容来源:健康小贴士

作者:韩美君(心内科)

编辑:丁丁

医院

青医院









































鐧界櫆椋庣棁鐘跺浘
鍖椾含涓尰鍖婚櫌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by/5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