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一个重点高校研究生有多难?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能看着孩子顺利踏入理想的校园,就像看着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无限的可能与期待已经触手可及。然而,对于安徽的胡阿姨来说,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儿子小航会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因动脉瘤破裂,住进ICU,浓重的阴霾一夕之间笼罩了这个家庭。
研究生儿子患动脉瘤住进ICU
快50岁的胡阿姨家住安徽省安庆市河口村,她一生勤勤恳恳,是万千劳动妇女中普普通通的一名,眼下她是一家饭馆的洗碗工。她虽然自己读书不多,但却把儿子小航培养成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早前离异的她一个人辛辛苦苦带大儿子,儿子是她全部的骄傲和希望。
年底,小航参加全国第二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
年7月2日下午,刚开始忙活的胡阿姨突然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小航出了很多血,情况很不好,赶紧来学校。”胡阿姨着急地追问:“小航是不是出车祸了,是不是很严重?”她赶紧拨通老师的视频,唯有看到儿子,她才能冷静下来。
视频接通后,她终于看到小航,脸色苍白的他仍然尽力安抚着着急的母亲:“妈妈我没事,是拉血,拉了很多血。”旁边的老师焦急万分,“您还是赶紧来学校。”
安徽和广州相隔千里,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胡阿姨叫来了侄子帮忙,两人买了第二天最早的票,匆匆忙忙地回家收拾衣物,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陪在儿子的身边。晚上老师又来电话了,“小航病危,已经休克了,您快来。”胡阿姨险些晕阙,俩人赶紧将机票改到当天晚上,连夜奔赴广州。
动脉瘤破裂,一个月内做了三次手术
7月3日,胡阿姨终于站在了儿子小航抢救的ICU门口,距离小航发病已经过去一天了,医生告知第一次手术已经完成,但是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胡阿姨拿着医生给的诊断单,那么多的症状:动脉瘤破裂、下消化道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离子紊乱、低蛋白血症、反流性食管炎。她求着医生让自己见见儿子,因ICU没到探视时间,医生只能通过手机视频实现她的请求。通过视频,她看到儿子身上插着各种管子,人没有完全清醒,她只能用力地在手机面前喊着:“小航,你挺住,妈妈来了。”另一头的小航在医生的帮助下发出了几声“嗯嗯”的回应。
小航的疾病诊断证明书
胡阿姨没有想到一向健康的儿子竟然病得这么严重,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为的就是儿子小航能早日成家立业,现今儿子却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她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好在第一次手术有同学和老师在身边陪护,他不是独自一人面对。7月9日,小航终于顺利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胡阿姨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自己也终于能陪护在儿子的身边。
但是危险并未远离,7月19日,小航出现动脉瘤感染,肠子坏死,医生紧急安排第二次手术,早上7:15进入的手术室,胡阿姨一步都不敢离开,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竭力地使自己保持平静:“我要坚强,要守着他。”一直到那天下午小航才被推出手术室,再次被安排进ICU,ICU冰冷的大门再次将这对母子分隔两端。
自小航住院做手术以来,胡阿姨的心始终是悬着的,每天唯一的期待就是ICU的探视时间,只有见到儿子她才能稍稍安心。7月30日,儿子小航的病情又一次加重,高烧不退,腹腔、肺部感染,小航是清醒着的,他喊痛的声音不停在胡阿姨的耳边回响,她真的开始绝望了,儿子的病情来得又急又凶,不到一个月,已经开腹做了三次手术。
公众募捐重燃生命希望
小航在抢救的同时,医院的催款缴费单也让胡阿姨紧张不已,儿子的总治疗费用已经接近40万,她打电话给最亲的姐姐,最好的朋友,昔日的雇主,把能医院,自己做洗碗工一个月的工资,面对庞大的治疗费用只是杯水车薪。小航因多器官功能不全,呼吸、肾脏、肝脏、凝血、消化道都出现了衰竭,胡阿姨连医院,快到ICU探视时间时她早早地等在门外,每天不厌其烦地在儿子耳边打气:“儿子,加油,撑住,妈妈等你。”
目前,小航正在等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续还需进行大肠填充手术,治疗费用缺口巨大。他在生死边缘努力求生的同时,他的家人老师同学也在为他加油打气,各处奔走筹集医疗费用。生命在重大疾病面前奢侈又昂贵,而后续还需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不堪重负的家庭已经无力承担医疗费用。为了让小航继续治疗,胡阿姨四处奔走筹集医药费之时了解到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深圳市德义爱心促进会正合作帮助大病青少年发起公众劝募的项目,经工作人员审核,小航的情况符合发起条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胡阿姨在水滴筹·水滴公益平台上上线公募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筹得善款逾8万元,目前已完成目标筹款的56%。您的一份善举,不仅可以帮助小航抗击病魔,还有可能托起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广东青基会也诚挚地祝愿小航能够早日战胜病魔,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小航的水滴筹筹款情况
一个孩子的背后,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
您可以扫一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