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病还没有诊断清楚,意外就发生了。主动脉破裂之时正是这阴阳两隔的点。
上一套班(年2月8日)急诊重症区有3名考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第医院普通CT有一个层面显示可能是主动脉夹层,不过没有任何症状,而且收缩压一直就在mmHg以内。第二个病人因为消化道溃疡在等消化科的床位,但是发现右边的收缩压mmHg,左边mmHg,也没有症状。第三名病人以一过意识丧失约15分钟伴左上肢疼痛麻木入院,查右血压正常,左上肢动脉搏动消失、冷、发绀。到底哪个病人是主动脉夹层,哪个主动脉会破裂?
人会生病,机器会坏,昨天几台增强CT居然集体中风了。
第一个病人,睡等2天后CTA检查如下。
第二个病人,家属说一直就是两手血压相差巨大,表示不愿意进一步检查。讲清楚(风险),说明白(进一步检查利弊)……
第三个病人,采取了诱导性问诊(晕倒前有没有胸口痛,或者有点胸口闷),病人回答晕倒前约1小时有过那么一下胸口不舒服。血气分析:O2分压75mmHg,EKG正常。按教材诊断一元论的伟大指导思想,实在想不出除主动脉夹层的第二个诊断。诊断:主动脉夹层?TiA?左上肢动脉栓塞。低氧血症。胸部CT:双肺少许炎症。好的,CT没发现夹层与出血,挽救栓塞的左上肢计划开始……介入治疗需要CTA。CTA做不了,约彩超。早上约,急诊优先到了下午3点。下午5点刚做完彩超,阴阳两隔点就出现了。彩超的结果自然可以猜到了……
主动脉夹层,你要我拿你怎么办?首先是诊断。CT平扫定性诊断主动脉夹层虽然达到了90%以上。但是悲剧还是不断上演。CTA检查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经济问题,以前要3千多,现在也要近2千;2、风险:如肾功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病人基本都没有健康档案,这些检查的结果需要时间);3、过度医疗猛如虎(美国的自评),CT等放射检查与2%的恶性肿瘤有关。权衡CTA的风险与获益常常让我头痛欲裂。
在加州访学期间,我问请教了心脏科杨教授。杨教授缓缓到来:第一,主动脉夹层在美国属于罕见病,年发病率低于10万分之一,漏诊难以追责(要知道民间协会ACC/AHA规定急诊医学科心梗的漏诊率不高于3%)。第二,主动脉夹层有个预测评分标准,可根据评分进行检查。无需和病人及家属商量(不谈钱)。
加州首都Sacramento乃美联邦第34大城市,整个地区不到50万人,那么每年主动脉夹层患者也就约3-5个。要知道该地医院与诊所外,医院集团与医疗中心就有:Sutter连锁,Mercy集团,Kaiser系统,UCDavis医学中心(UCDMC),医院。医院能接诊到一个主动脉夹层就是上帝的眷顾了。在UCDavis医学中心,除去规培医生外,有40多个急诊执业医师。由于对于患者隐私的过度保护,即便是科主任也不可以窥视其他执业医师的病例。所以我能想象能有幸诊断一个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后的那种激动,并且回家祷告,感激上帝对自己的眷顾的那种情形。
不过,上帝已经顾了我N次。美帝医生的可敬之处在于,他们详尽的记载,以及整理总结,并且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虽然接诊与诊断过那么多的主动脉夹层的病例,眸然回首,却发现根本就找不到记录,仅仅只是在自己的回忆里。回忆迟早会随风而逝……
行医12年中记忆深刻的主动脉夹层,似乎就没有几个按我们本科教材上套路来的:
第一例:遭遇战
地点:株洲市高家坳。
单位:湖医院
年某日我单独在二楼病房兼留观室值班,楼下陈主任电话我“有个主动脉夹层的病人马上上来,病应该比较重。”老陈主任是学校前任书记,正宗传统老中医(估计他也不知道主动脉夹层什么)。我接完电话马上跑到护士站,告诉护士妹妹,有个重病人要来了,让她先接待顶住。我先闭关。我翻遍内科学第6版教材,居然就是没找到这个病。明明记得就是在内科学教材上的。马上又翻外科学教材,还是没有找到。10分钟过去了,好着急!哦,应该在7年制内科学教材上。阅读不到5分钟(正所谓阅读5分钟,永远不忘记),从此掌握治疗的基本原则——控制收缩压在-mmHg之间。次日交班,上级医生大惊,一个全程撕裂的A型夹层老年男性患者,风险之高,当然不能交给我这种毕业半年的医生管。转给了毕业1年半的唐唐医生管。我为表示不服。问唐唐医生,难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唐医生对我说,其实你处理的很好,加用通便的药就更完美。真心服了!于是这个70多岁的病人住了近一个月后带着主动脉夹层的头衔回家了。
这个病人是外院的CT诊断,医院没有CT,也不能做彩超。若果有的话,我相信在当年单独值班时不明真相死亡的5个病例中,就有主动脉夹层破裂的。
第二例:倍他乐克
地点:南京
单位:医院普心病房
年研究生期间,某晚,进修医生带我一起值晚班。急诊转来主动脉夹层病人。看完病人,进修医生问护士平时怎么常规处理?旁边长期住院的病人大声说道“主动脉夹层,大剂量倍他乐克啊!”后来该病室主任李新立教授查房谈到主动脉夹层的说“到我们科学习了,要知道主动脉夹层用倍他乐克,住在我们的老病人都知道,还能指导进修医生使用”。
教材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原则:1、控制血压;2,控制左室压力上升速率。
第三例:典型病例
地点:长沙解放路与蔡锷路东南角
单位:医院急诊科诊室
时间回到年,经过11年的反复学习与培训,历经曲折,我终于注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临床执业医师。开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的独立执业之路。单独值班不久,某日上午,一70多岁嗲嗲,诉胸口剧痛,甚至痛到后背了。血压稍高,外观、体查、心电图未见异常。果断开具CT平扫。病人一走,我就一直在想:好好的,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痛呢,等下CT检查没有问题,我该如何处理呢?当CT连片子和报告出来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哎,前胸痛彻后背的剧痛,这么典型,不是主动脉夹层是什么呢!马上放倒病人,降压、CTA……A型夹层,最终走回家的。
第四例:“碰瓷”——当车祸遇到主动脉夹层
地点:长沙解放路与蔡锷路东南角
单位:医院急诊科留观室
时间:年某日
依稀记得是大妈所坐的车被后面的车追尾,诉胸痛就诊急诊外科。CT后留观。在留观室的我接到CT报告——主动脉夹层。再安排CTA:DeBakeyI型。正好事故双方还在扯皮,对方(肇事责任方)看我们花了这么多医疗费,开始还不满意。我把情况介绍完(外科手术20万起步),肇事方就“傻了”。病历记录既往体健。我当时就想啊,主动脉埋这么深又那么“壮”,外面是好的,主动脉就开裂——难道是传说中的隔山打牛(后来我读Hust’sTheHeart的时候发现,还真有这种情况)?我也这么对患者说了。她立即告诉我几年前就已经诊断了主动脉夹层,间断服用降压药,一直没有症状。
急诊医患关系复杂,还掺杂第三方就是一锅粥了。有的肇事方还提出只出看这次事故的病。我一直以为作为医方,只与患方发生关系,并且全心全意全面的为患者诊治。肇事方,恕不接待,如有需求也必须、只能通过患方提出。
虽然不介入是非责任鉴定,但是我在想:即便病人是有主动脉夹层这个病,但是这次交通事故确实可能加重该病,比如进一步撕裂。夹层住院诊治巨额的医疗费用难道肇事方能不承担?这次这个肇事司机碰上一个真正的“瓷”人了!
不过这个病人留观2天后就签字出院了。出院时无任何不适,听医院的。
第五例:动脉瘤破裂存活
地点:长沙解放路与蔡锷路东南角
单位:医院急诊科抢救区
时间:年12月某日
78岁男性,胸痛伴晕厥入院,深呼吸时胸痛加重(又是不按教材套路来的)。普通CT即诊断明确。综合因素(经济为主)不愿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希望住院保守治疗。向湖南省胸痛急救网发英雄帖,医院乐意收他住院:谁愿意收认为马上要爆炸的“炸弹”?特别是还要撰写一堆的医疗文书、会讨与检查,顺带还有经济问题。
因为不手术,CTA对药物治疗方案没有帮助,也没有进一步检查。其实我很希望CTA看看血管的情况。不过患者一直没来复诊(再说急诊也没复诊这一说)。1月后患者稍活动后仍有胸闷胸痛。
近10年来主要困扰我和我的同事的问题是:不愿意手术的患者(特别是StanfordA型)去向的问题。一般内科治疗限制8千的给钱政策。光CTA就几千,有时候泵艾司洛尔一个药物就花费上万。各类医保政策,往往急诊没住院,没有报销。这类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带着感激交织着怨恨的复杂心情回家:而且还签字表示自动出院、后果自负。
Brauwald心脏病等教材指出相对StanfordB型,StanfordA型夹层死亡率很高,并集中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最初几个小时每小时的死亡的可能性在1-2%)。而且根据自然选择法,医院,并且完成检查明确诊断,往往是很多小时以后。所以明确诊断的主动脉夹层我们会感觉:主动脉夹层急诊病死率很低啊。
然而不容易死不等于不死!
死亡篇!!!
死亡6人,目送西去共3例。
地点:长沙解放路与蔡锷路东南角
单位:医院急诊科
第一例死亡。
大约是年,接夜班,诊断明确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壮年男性,本院家属。接班查房,休克血压,1小时后阴阳分隔点就出现了。第一次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主动脉夹层真的很重,真的会拜拜。
第二例:腰痛腿麻
或年某晚,医院送来70多岁男性患者。患者因腰痛腿麻该院就诊(哪个科室当时居然没问),给予了磁共振腰椎检查,没有发现腰椎有问题。到抢救室时腰痛伴冷汗,双下肢瘫痪。体查:测上肢收缩压mmHg,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追问有腹主动脉瘤的病史。立即感觉不妙。先监护开医嘱降血压。再到床旁沟通,当再次问及腹主动脉瘤病史时,病人说:“应该是那个动脉瘤破了?”与家属谈话决定先稳定血压再行CTA检查。刚谈完话,病人要求与我单独谈话:医生,我是不是应该交代后事了?我默不作声(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教材上说病人会告诉你诊断,但是教材上没有说患者会预知死亡)。
患者血压降平稳了,后事也交代完了。当CTA做完后,我也下班回家了。下一班告诉我在CT报告出来之前,阴阳分隔点就出现了。如果以后我写教材的话,我会加上:病人还会预知他的死亡。
第三例:尿毒症与主动脉夹层
年总住院期间的某个傍晚准备出去吃个饭,经过诊室门口。肖医生亲切的叫到“猛哥”。22岁的小伙子,尿毒症多年,透析维持。当日急诊感不舒服,到底哪也说不清楚,感觉整个胸腹都不舒服。我发表意见:单纯从急诊专业的角度,我们首先考虑主动脉夹层。(但是、然而这些检查是要钱的。一个发病率10万分之一的病。你就CT筛查吗?多年的感受尿毒症的孩子,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本人都是些贫穷的可怜人。)
第二天病人还是安排胸部CT平扫,刚做完CT正好就是约好的血透时间,于是就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CT的结论就是……
第四例:阴阳两隔的那一瞬间。
年5月某夜,70多岁男性,突发腹痛入院,既往腹主动脉瘤病史。对症治疗,完善CTA检查。检查完CTA不久,突发左侧腹部巨大硬块,触左侧腹部坚硬,随即血压消失。凝视着监护,心电持续足有10分后才呈直线。
我在写记录的时候,影像诊断室危急报告:“你这个病人可能是腹主动脉瘤破裂了。”接电话的护士回答“是啊,是破裂了。”
第五例:意识丧失一次伴左上肢动脉栓塞
见上套班第三个病人。胸部CT没有发现问题。而彩超如下:
颈动脉夹层,腹主动脉也夹层,偏偏只做了胸部CT。
第六例:下巴痛与心衰
年2月13日值班,又有3个夹层同在抢救室。其中有90岁大爷,患A型夹层8年,坚持服药中,是因腹泻休克急诊。另一个考虑腹主动脉夹层。
走的这个是33岁男性。体格强壮。就诊的原因是下巴痛伴全身无力1小时急诊当地。我体查时为典型的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冷汗,端坐呼吸,双肺湿罗音,心率快。
结合BNP,诊断心力衰竭明确。
然而心脏彩超的结果:
原来夹层假腔压迫真腔,主动脉梗阻,心脏压力大所致心衰。建议手术——这个时候,理论上医生不能谈但又不能不谈的问题就来了——钱。既然内科治疗,那就没有必要CTA,能省就省。他越来越痛苦(这是只有医学背景的人才能理解的真正的心里压力大)。我坐在他的床旁近半个小时,慢慢把情况跟他讲明。第二天,心衰的症状越来越厉害了。在最后的时刻,能给的只有吗啡了。
Theend!
作为医生,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不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破裂只是猝死的冰山一角。猝死往往会导致(年2月11日)南华附二老兵事件!
白斑中科U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