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期间,我们收到全区众多家庭的参与,经初评,已确定“最美家庭”候选对象44户。从9月14日起,“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官方 此次活动由包河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妇联共同主办,“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官方 小包也邀请您从44户候选家庭中选择您满意的家庭,并为他们投上您宝贵的一票。同时,也欢迎您轻点按钮,转发朋友圈,为“最美家庭”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好家风支撑起社会好风气的行为点赞。
活动时间:
年9月14日10:00——9月25日18:00。
投票规则:
1、本次活动所有 本次网络投票评选活动坚持自愿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全区各单位、街镇、社区要积极组织宣传活动,动员广大居民自愿参与投票。严禁采用任何技术手段进行舞弊投票。
附录:
44位候选人事迹介绍
(按候选人姓氏拼音排序)
01、陈锋陈锋家庭组建之初,背负巨债,他和妻子直面困难,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两年后还清了所有债务。工作上,夫妻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从偏远的农村一直到省城合肥,一路深得领导和同事赞誉。家庭中,一家四口一直和睦美满,妻子和婆婆十五年来没有吵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儿子在妻子的教育下成绩也非常优秀,一直在学校数一数二。一家人在亲朋好友和邻里四坊之间,深得大家赞誉。目前,老母亲身体健康,生活非常愉快,儿子孝顺勤俭,成绩优秀,妻子是龙塘中心校的骨干,也是幼儿园园长。本人是合肥市和包河区骨干教师,包河区优秀共产党员。家庭幸福、和睦、美满。
02、陈芝陈芝是青年社居委计生办的一名普通的信息员,她的家庭是典型的三代人。年,公公却因为高血压引发局部脑梗塞,手脚疼痛麻木、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婆婆整日以泪洗面。那时孩子刚刚满月,但陈芝照顾孩子及公婆、医院陪护。如今公公已经恢复了健康。她与丈夫用包容宽恕彼此的不足,于平平淡淡中演绎恩爱,一家人乐观向上,也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03、陈道行在大圩镇余墩村,只要一提起76岁的陈道行,大家都直夸他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邻居。陈道行老伴患有十几年的关节炎,大儿子患有神经质纤维瘤20多年,,三儿子早年在工地上摔伤致残,瘫痪在床;二儿子为了多挣些钱,外出打工去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陈道行身上了。即便如此,他不愿接受救济,还向别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陈道行的邻居陈义怀、何德珍夫妇患有了间歇性精神病,陈道行一直帮忙看护,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古道热肠来为乡邻排忧解难,促进乡风文明和谐。
04、陈自凤陈自凤一家是包河区常青街道油坊岗社区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他们以乐观向上、互敬互爱、热心公益、无偿献血等诸多微小之举,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成为社区居民公认的“最美家庭”。年,医生诊断陈自凤的爱人患有喉癌,儿子参军入伍在部队,公公婆婆年纪大了,陈自凤独自一人扛起了照顾丈夫的重担,始终守护左右。年“创城”期间,陈自凤主动提出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行动,对粘贴在电梯内的小广告铲除、清理,还主动认领了两部电梯,负责长期清理、维护。她还经常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和儿子还是无偿献血者,曾多次参与社会上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
05、邓霞邓霞一家是温馨幸福的五口之家,虽然平凡,但全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用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点滴幸福,享受着舒心的生活。近些年来,长辈的身体不好,住院做了好几次手术,每次她都悉心照顾。在对待女儿的教育上她也下了很多功夫,现在孩子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正读研深造,不久后便可走向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她满怀热情,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谨记心间,收获了“合肥市优秀班主任”“包河区优秀党员”等荣誉。
06、方芳方芳,今年32岁,拥有一个平凡但幸福的五口之家。她和丈夫自恋爱至今一直两地分居,他在浙江部队,年结婚后,父母就从老家搬到合肥跟她一起住,年孩子出生了,父母一直帮我照看孩子,七年来他们一直任劳任怨,不仅如此,父母还常常嘱咐她要孝顺公婆,逢年过节都要带孩子回农村婆婆家去看望他们,并在经济上贴补他们。一家人用感恩的心、包容的心来共同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07、方爱平在合肥五里庙社区,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美丽的身影在忙碌着,她总是在最短时间内维修好断流的自来水,以最快的速度给市场各经营户送上“光明”。她就是“为民排忧解难”的水电维修工方爱平。方爱萍的心里,有一张纪律表。这张纪律表是根据她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一要热,热爱岗位,热爱服务;二要熟,熟悉经营户门牌号,熟悉管理分布;三要快,到达报修地点快,解决处理问题快,反馈信息快;四要满意,以用户满意为前提,自己满意是责任,市场领导满意是动力;五要忍,用户不理解而受冤枉的要忍,做了好事别人说三道四的要忍。”今年47岁的方爱平还是当地出了名的好媳妇,她和丈夫在家里也是恩爱无比,相敬如宾。
08、方红年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方红年,紫竹苑居民,辞去工作多年如一日照顾中风的婆婆,并将一双儿女培养至大学。方红年说“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做了一个女儿该做的。”在悉心的照料下,婆婆逐渐康复,已经可以坐在轮椅上,方红年每天推着她在辖区里转悠了。邻居们都夸赞老太太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啊。而不认识的人都说她们是“娘俩”。
09、官守梅管守梅,合肥市徽州小学教师,丈夫章刚,舒城县万佛湖镇教师,女儿章文轩,徽州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团结和睦,遵纪守法,崇尚科学,乐于助人,相亲相爱,家庭和谐、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好评的文明家庭。夫妻两人在学校都是教学骨干,在家中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年,妻子管守梅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合肥市包河区参加工作,她坚持把公婆带到合肥,让他们在合肥享受晚年幸福。他们创设书香家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和谐文明家庭。
10、韩美韩美,是一位心胸宽广的母亲,也是小区里人人皆知的好婆婆。韩阿姨在事业生涯中也有着非凡的成就,她曾任上海铁路局合肥车务段计生主任,安徽铁发集团安达物流巢湖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现任滨湖世纪社区耆学公益社负责人,老年大学校长。她有着温馨幸福的五口之家:丈夫、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可爱的孙女。韩美一家家庭和睦,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婆媳关系融洽,从未红过一次脸;对邻居、对亲戚甚至对陌生人,她都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1、韩亚妹韩亚妹四载不辍,乐观向上。他们的孩子自2岁始不幸患了滑膜炎,夫妻二人为了孩子开始了漫长的救治过程,去过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小家伙躺在床上3年多。小学1年级时,韩亚妹开始陪读,她背着孩子到校,从不耽误孩子学习。他们乐观积极,工作同样出彩,韩亚妹荣获了社区优秀志愿者称号;丈夫沈晓武受到省人民政府公开表彰;儿子韩泽椋获得了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等称号。他们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
12、胡召根胡召根年出生于合肥,是一位老党员,他乐于助人,热心服务小区居民,自小区成立以来坚持为社区、为居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将乐于助人的美德之风带进小区,吹进百姓之家。他,就是胡召根,原新年村老书记。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仍乐于助人,不忘发挥余热,坚持做自己的公益事业,组织并带头成立了滨湖欣园老党员志愿服务队。胡老和老伴育有四个子女,儿子女儿十分孝顺,媳妇十分孝敬公婆,家庭和睦也成为胡老热衷公益的强大后盾,家人对胡老的支持也是胡老坚持公益事业的强大动力。
13、贾苏凤贾苏凤,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的一天,婆婆突然卧床不起,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儿医院照料婆婆,七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望湖街道。贾苏凤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贾苏凤的事迹在周边居民组也传为佳话,大家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14、李庆祝李庆祝,年11月出生,年12月金寨供销社退休。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行政工作的退休干部,他性格积极上进,诚恳,热情待人。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亲和力,乐于奉献,热衷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发挥余热,在社区老年大学学习期间,他努力进取,成绩卓越,并主动参与老年大学日常教务管理工作,赢得了全体师生的好评。李庆祝同志用无私的奉献将老年大学这块教育园地耕耘得生机勃勃、硕果累累,为老年居民的精神生活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普写着党员的誓言。
15、刘光群刘光群,今年41岁。8年前丈夫查出患有肾病,没过多久病情加重转化为尿毒症,孩子又小,生活的重担从此压在了刘光群一个人的身上。刘光群卖了房子作为丈夫的医疗费,生活过得简朴辛苦。她从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并注重对幼子的教育与培养。在刘光群的教育下,儿子懂事听话、学习优秀,还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医院回家后,孩子就一直陪在他身边,陪他说话、替他按摩,去年儿子以分的中考成绩考上了合肥一中。
16、刘旭光刘旭光今年27岁,年参加工作,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年开始担任中铁集团上海一分公司的仓库总管,拿着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然而,年初,其母亲突患脑癌,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合肥24小时悉心照料母亲。照顾卧床的病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刘旭光每天24小时守护着妈妈,每隔两小时为她翻一次身,晚上也是这样,随时要为大小便失禁的妈妈擦洗,每次擦好后他都会体贴地为她换上干净衣服。谈到刘旭光照顾患病妈妈的事,包河苑的左邻右舍满口称赞,非常佩服。目前,刘旭光母亲的病情不容乐观。他说,无论如何,都会陪在父母身边。谈到未来的计划,刘旭光表示,他决定不再去外地,暂时只想着好好照顾妈妈,以后打算就在合肥找份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17、卢乃凤卢乃凤,今年61岁。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赖的儿媳,在丈夫心中,她是一个温柔的妻子,在孩子心中,她是一个慈母,在孙子心中,她是一个慈爱的奶奶。她竭尽所能在照顾母亲同时也能为公公婆婆送去温馨和舒适,让他们安享晚年。在她的影响下,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她对儿女从不用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教育,如今儿女们也孝顺爷爷奶奶,儿媳妇也很孝顺她。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不愧为关镇的“最美家庭”。
18、吕文珍吕文珍一家三口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关心时事,乐于助人,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深受邻里的好评。吕文珍早年与丈夫离异后带着女儿和父母生活,女儿上中学时候,吕文珍只身一人去往广东打工。几年后,父亲突然被查出患有癌症,吕文珍放弃广东正值发展期的工作,回到合肥照顾父亲。年前后,吕文珍先后经受了母亲去世以及自己被查出患有癌症的双重打击。她没有倒下,她勇敢坚强的站了起来,仍然积极乐观地治疗癌症、面对生活,给父亲、女儿做榜样。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被安徽大学录取,4年后又被保送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研。吕文珍一家面对生活的困难,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家庭。
19、马莲提起马莲,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马莲有着一个和美的四口之家。马莲的爱人在单位工作积极,表现优秀。深受单位领导的称赞与好评。他们夫妻育有两个孩子,说起儿女,更是得到邻居的赞扬,两个孩子都懂事乖巧,平日里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尊老敬长,在学校积极帮助同学,勤奋好学,深受老师同学的称赞。
20、马君梅马君梅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为人忠厚老实,她和丈夫间和睦相处,相濡以沫,细心照顾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数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她教女有方,女儿在她的培育下,乖巧懂事,她孝敬公婆,团结邻里,为人热心,在灾难面前不示弱,不屈服,有着常人没有的毅力和勇气,社区居民提到她,无人不举起拇指称赞。
21、彭友芳彭友芳今年76岁,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彭友芳平时很注重节俭,从不浪费一点粮食,不乱花一分钱,并教育自己的儿子媳妇也要这样做。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但是她却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全家在她的影响下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平凡中充满幸福和谐。
22、阮仁芹阮仁芹作为一名教师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也是学校语文教学教研组长,年,在包河区教学评比中,获得“教学能手”称号;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平时爱生如子,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年,被包河区评为“师德表兵”。先后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夫妻关系融洽和睦,在生活和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感情深厚。双方家庭在农村,父母四人没有工资收入,他们勤俭持家,孝敬父母。老公公生癌症重病,四处借钱也没放弃治疗,老人现已康复。阮仁芹的父亲也是近90岁高龄,老人腿脚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工作繁忙,无法照顾,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常年把老人接到身边。儿子刘斐然讲文明,懂礼貌,自理能力强,学习突出,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由于表现优秀,今年还被推荐为去韩国的交流生。
23、孙勤胜孙勤胜,43岁,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中政治教师;妻子熊晓艳,40岁合肥市五一小学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儿子孙宇12岁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学生。爷爷和奶奶在潜山县天柱山镇河西村务农,这五口之家在普通的日子里沐浴着平凡的甜蜜,用他们的双手和爱心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家庭”的美好画卷。孙勤胜是高中政治老师,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他年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这几年来在各类教育教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爱生如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24、孙永祥孙永祥,男,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到包河区法院参加工作,现任民一庭副庭长。参加工作以后,满腔热忱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作风严谨缜密,肯动脑筋,善于钻研,在许多岗位上均取得了较为优异成绩,受到领导与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仍刻苦学习,取得在职法学硕士文凭。孙永祥妻子查出卵巢癌晚期,他一方面动员亲戚朋友,帮忙接送孩子上学,医院照看妻子,自己白天坚持在法院正常上班,医院陪护妻子,给妻子战胜病魔的信心,目前妻子已安全通过术后最易复发阶段,各项指标均得到最理想标准,身份状况良好。
25、王萍王萍,年07月20日生,年参加工作。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她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单位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志。其丈夫陈文松同志年在单位下岗,在经过半年的下岗待业阵痛后,不等不靠,自谋职业,现在一外资企业工作,两人自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26、王红梅王红梅,是一名退休职工,全家人遵纪守法,积极奉献,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王红梅夫妻相敬如宾,非常恩爱,他们共同孝敬公婆,善待岳父母;敬业爱岗,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在邻里和睦方面,全家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从不与邻居发生口角,在别的家庭发生矛盾时,从中调解,化解纷争,并积极参加居委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27、王鹏芹王鹏芹自26岁嫁入纪家,便肩负起整个大家庭和睦和谐的重任。年初,王鹏芹夫妇正沉浸在等耐宝宝降生的幸福期待中,但小叔子出了车祸,弟媳无力抚养孩子,婆婆无奈,只有带着不到六岁的孙子投奔长子而来。王鹏芹二话不说,立即收拾起居地点,开始了大家庭的生活。年1月,春节前夕,可爱的小纪正诞生了,27岁的王鹏芹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年,王鹏芹的先生公派出国工作三年。这三年,她独自一人撑起家庭,没有落下工作,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没有让婆婆受一点儿委屈,让出门在外的先生毫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现如今,她与丈夫工作顺利,年迈的婆婆幸福安康,爱如亲子的侄儿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聪明可爱的儿子提前一年考上大学、被科大少年班录取。
28、吴增华在曙光社区曙宏新村里,提起吴增华的家庭,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大家庭三代同住,相亲相爱。这个家庭充满了爱,传承着中国传统,孝道、和睦和教养,成为了现代家庭的典范。吴增华在90年代创办了幼儿园,由刚开始的几所幼儿园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合肥知名的幼教品牌。家庭生活中,吴增华和她的儿媳牛艳却亲如母女,她们婆媳俩即在工作上紧密配合,在生活上更是相互照顾。此外,吴增华和老伴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卓有成效,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他们却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业,儿子和女儿通过创业以后也都成为了优秀的企业领导。
29、武传凤今年52岁的武传凤,是郑伏社区的一名普通的妇女,她悉心伺候中风公公的感人事迹,深受邻居赞扬。武传凤公公中风卧床已经十几年,武传凤做饭喂饭、洗衣擦身、按摩翻身……在武传凤的日夜精心照料下,公公的身体越来越好,家人和邻里都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在这十几年中,她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几乎花在了照顾家庭上,一家老小的衣食起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家庭和睦温馨,充满着欢声笑语。
30、谢雯谢雯说自己有两个家,一个是长年居住生活的婆家,这里有勤劳宽厚,通情达理的年迈婆婆,忠厚体贴,工作繁忙的丈夫和一个聪明伶俐,不让人太多操心的读高中的女儿;另一个是娘家,那里有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但体弱多病的爸爸、妈妈。两个家,三位老人,共岁,都是七十朝外的耄耋老人但婆婆常年挑起全部繁重的家务重担无怨无悔。每个双休日或节假日回家,爸妈总是以最丰盛的菜肴招待我们,很少主动提及自己的病患。这些年来,一家人所展示的温馨和谐,互爱和睦的家庭氛围,常被邻居们啧啧称道或被同事们羡慕不已,被视为美好向上、文明和谐家庭的典范。
31、徐从华徐从华,男,今年43岁,是合肥天一出租车公司的一名驾驶员,现在居住在旭辉御府小区。徐从华和他的家庭一直秉承着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品质,对孩子和家庭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妻子孝顺,受到小区邻里的夸奖;在教育子女方面,夫妻二人秉承成才先成人,教育孩子以一颗平常心态和真诚心态与人和谐相处,从小引导他学习中国古代美德故事,并以身作则,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让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32、严岩严岩与妻子陶余文于年7月结婚。三十多年来,生活从清寒走向温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从没有因为经济问题猜忌过争吵过,也从没有因为双方的父母兄弟姊妹事务红过脸,俩人的明理热情大度等美德都为自己在对方的亲戚圈中赢得了极好的声誉,并被对方的父母长辈视为一代人的学习楷模。
33、杨俊杨俊一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杨俊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在部队时在基层工作,很少回家,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家属照料,她从无怨言,为此,年还被支队评委优秀军嫂。杨俊入伍工作近二十多年,曾三次荣立三等功。
34、余艳余艳一家自入住包河以来,能很快融入都市大家庭。全家五口人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其中四人为共产党员,每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余艳为人低调谦和,待人古道热肠,生活简朴廉洁,热心公益事业,邻里友善,家庭和睦,一贯传承尊老爱幼、平等互爱、以礼相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她酷爱舞蹈健身,在格林雅地小区坚持义务带领大妈们跳广场舞,进而活跃社区的文化生活。她曾多次参加区、街道和周边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并深受好评。
35、袁桂芳袁桂芳和丈夫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深受同事和社会好评。袁桂芳父母家住长丰县水家湖镇。母亲于十年前不幸罹患老年痴呆症,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父亲也因腿部动脉硬化行走艰难。一到双休日就由我和妹妹赶去照料。公公婆婆年过八旬,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养老保险,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从二老60岁起,她和丈夫就开始负担起这份家庭重担。我是一名教师,对待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就。
36、张成张成,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副校长。张成一家婆媳和谐,胜似母女;因势利导,科学教子;夫妻进步,相得益彰。夫妻都从教近20年,一直用爱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收获了很多,家庭被评为首届安徽省“书香之家”,妻子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包河区骨干教师、包河区优秀教师,我也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包河区学科带头人、包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37、张霞张霞是卫岗小学教师,小学高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安庆师范学院“国培计划”指导专家,被评为“包河区首届名优班主任”、“包河区骨干教师”、“包河区优秀班主任”、“包河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丈夫钟晓东先后从事包河区宣传、文化产业等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等。爱岗敬业,年因工受伤(锁骨骨折),尚未痊愈便投入岗位工作。女儿钟灵毓秀乐学懂事,爱好象棋、写作,先后获得安徽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8岁组第三名,合肥市象棋比赛女子乙组第5名,安徽省美文大赛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江淮小作家”被评为“包河区四好少年”、“包河区三好学生”等。
38、张大翠张大翠,年6月28日生,年参加工作,是合肥市医药公司的退休职工,其丈夫陆庆好是省中药材公司的退休职工,两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退休以后的张大翠夫妇俩,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也是大院自治的参与者。一家人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热心帮助;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勤俭节约,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之家。
39、张凤华芜湖路街道银河社区气象局小区有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她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的丈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相依相伴,她用那柔弱的双肩托起一片爱的天空。她叫张凤华,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数十年前,丈夫钱昌江因工受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家务都落在了张凤华一人肩上。她辞去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丈夫和子女,她用爱呵护病床上的丈夫,义无反顾地坚守在丈夫身边。她常说:“虽然日子艰难,我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幸经历的人很多,而我至少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她把不仅丈夫照料的很好,一双儿女也在她的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
40、张宏姐在官塘社区提起张宏姐,很多居民都会异口同声评价说:“张宏姐是个好儿媳!”年7月,张宏姐的婆婆突发高血压导致半身不遂,突来的变故,打破恋这个家庭原本的宁静。瘫痪后的婆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失去了行动能力,这对于原本性格要强的婆婆来说无疑是个承重的打击。张宏姐便用言语安慰婆婆,劝她重拾生活的信心。照顾婆婆的日子里,张宏姐过得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她就给家人准备早饭,然后再为婆婆翻身,擦洗身体。如今,张宏姐仍旧毫无怨言地照顾着婆婆,她常说:“照顾父母是我应该的,谁都有老的时候,我们也要给年轻人做个榜样。”
41、张进霞张进霞今年49岁,在生活中她与丈夫互相照顾,尊老爱幼,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取得了家庭、事业的双丰收。在张进霞带领,她管理的公司遵纪守法,不断改革创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公司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高校后勤部“产品质量过硬奖”。多年来,她所在的企业不断加强与当地妇联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帮老助残、帮学助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42、张克林张克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用他的执着和信念诠释着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热心助人,邻里和睦。年12月,妻子熊传华患上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为了给妻子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因后遗症,妻子瘫痪在床。每天早上,张克林准备好早饭,给妻子梳洗、喂饭、洗衣服......傍晚,将妻子抱上轮椅,带她出去走走看看。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妻子逐渐有了康复的可能。
43、周平周平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一家人都酷爱养花种草,每逢闲暇之余,便在自家庭院、门前、路旁等闲置空地都栽满了花草,整个庭院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个小花园。一家人还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废弃堆积物及卫生死角,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用温馨小家为祖国大家增彩。
44、邹云英邹云英年出生,朴实、勤劳的她和丈夫李孝林一起建立了温暖的家庭。年7月份的一天,一个噩耗将邹云英重重一击,她的爱人李孝林在福建打工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面对家庭,面对子女,面对90多岁的婆婆,邹云英选择了坚强。婆婆93岁高龄。生病是常有的事,每当老人生病卧床时,邹云英便会将自己的被褥搬到老人家床上,和她一起睡,随时为老人家端茶倒水,擦洗身体,照顾起来也较为方便。邹云英还靠打零工维持家里的生活,她的事迹也就成为左右邻居教育孩子的榜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