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次踏进同一条危险的“河”
宁波一院宗建平
和平年代,急诊室无疑是最险象环生,让人惊心动魂的地方。
作为急诊人,虽然早已习惯那“疯狂”工作场面,但前不久,在短短两小时中,几次惊魂依旧让人难忘。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这种变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作为急诊医师,却有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这天值班时,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一位五十出头的中年男性,骑自行车时,突然出现背部疼痛,这种痛让他感到恐惧,而且越来越重,医院。
第一眼看到患者时,发现他神情惊慌,一手托着腰背部,身体不肯弯曲,上身倾斜着走进诊室。
患者平素是健康的,没有什么慢性疾病。二十分种前,在骑自行车时,为了快点赶路,用力踩了几下,没想到,背部一下出现了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难以承受。
患者体温脉搏正常,血压稍偏高(右上臂/75mmHg,左上臂/mmHg),心肺腹部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病史非常简单。
“为了快点赶路,用力踩了几下,没想到,就出现了背部剧烈疼痛”。这句话对医师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患者的起病方式,也就是说是突然发病的。
作为急诊人,一定要清楚认识到:突然起病,往往提示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鉴于这种的起病方式,首先要查找最危险的疾病是什么,或除外最有可能致命的疾病是什么,这是急诊人应有的思维。所以,给患者开了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肌钙蛋白、淀粉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这些检查,是为了排除血管性疾病、心肌梗塞、胰腺炎等。
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没有异常发现,肌钙蛋白也正常,唯一是凝血功能中D-二聚体稍稍高了一点(ng/ml,正常小于ng/ml)。说实在平时,稍高一点也很常见,一般不会引起多大重视。但结合疾病表现,这样痛,这样的诱因,不免会多想,会不会是椎间盘突出或者是扭伤所致?经过认真考虑,还是不能有侥幸心理,还是要坚持往坏处想,在急诊室首先要做的总是排除最危险可能致命的疾病,尤其是突然起病的。最后决定去做个增强CT,排除一下夹层动脉瘤。
没想到,刚送这个患者去做增强CT,又来了剑突下(公众常叫心窝部)疼痛的患者。
后者是六小时前,吃饭时出现剑突下疼痛,伴头晕,恶心、呕吐,当时大汗淋漓,无心悸发热等,医院检查,心电图及肌钙蛋白都提示,急性心肌梗塞,给予双抗负荷治疗(双抗负荷治疗是指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再加另外一个抗血小板的药物,例波立维,为进一步做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做准备),转来我院。
同样,后者也是突然起病,但发生疼痛的部位不同,是在剑突下,医院就诊时心电图及肌钙蛋白都提示是急性心肌梗塞,自然没有多想,为了慎重起见,也安排了血常规、凝血功能、肌钙蛋白、淀粉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
这时,CT室传来一个很不好消息,骑车出现背部疼痛那患者,是夹层动脉瘤,想想有点后怕,幸亏做了增强CT。
不久,怀疑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部分检查结果出来了,其中血D-二聚体大于ng/ml(原倍),稀释的ng/ml,非常高,一个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D-二聚体为什么会这么高?一时有点想不通。
联想到前面那个患者的检查结果,后一个患者不会也是夹层动脉瘤?想想运气不会有那么差吧!最后还是不放心,也去做了一个增强CT。
这时,第一个患者回到了急诊室,迅速给他安排了住院,当把患者送去住院后,心里稍稍有点宽慰。
接着去处理其它患者。
不一会儿,又传来一个可怕的消息,第二个患者居然又是夹层动脉瘤。
短短不到二个小时,先后二个患者,一个是背部,一个是剑突下疼痛,二个都是致命的夹层动脉瘤,真是无话可说。
我没有想到,我会在短短时间内二次同时踏进一条危险的“河”!
正在安排第二个患者住院时,又听到一个更坏的消息,第一个去住院的患者,还来不及询问病史,就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复苏没有成功,短短二小时,生命真是无常啊。
这二个病例给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不管痛在后面还痛在前面,不论血D-二聚高不高,是不是都要做增强CT?
或许起病方式是最好的回答。只要是突然起病的,不要忘记或遗漏致命的疾病或夹层动脉瘤的可能。这才是硬道理!
但愿像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也希望,不再有机会同时踏进这样一条危险的“河”,不再有这样的经历!
(医院住院总培训讨论病例)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书请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