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PED在颅内动脉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第二十三期,由浙江大医院沈醉编译的《PED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汇总分析》,欢迎阅读。

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中,将通道式栓塞装置(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用于栓塞颅内动脉瘤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近期,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契斯特市梅奥诊所放射科的DavidF.Kallmes等汇总分析国际通道式栓塞装置回顾性研究(InternationalRetrospectiveStudyofthe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IntrePED)、通道式栓塞装置在无法用弹簧圈栓塞或栓塞失败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PipelineforUncoilableorFailedAneurysmsStudy,PUFS)和通道式栓塞装置治疗动脉瘤的观察性注册登记表(AneurysmStudyofPipelineinanObservationalRegistry,ASPIRe)等3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数据,进一步评估PED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发表在年10月《JournalofNeurosurgery》在线上。

作者综合了3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信息,包括动脉瘤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瘤颈大小、动脉瘤类型和位置以及动脉瘤破裂状态等(表1、2)。采用SAS9.2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连续变量使用平均值和标准差,分类变量使用频率表进行汇总分析。

IntrePED回顾性研究中,包含例患者的个动脉瘤,动脉瘤类型不定,随访时间3年左右,但该研究主要评估PED的安全性,不包括PED的介入治疗效果;PUFS前瞻性研究中,包含例患者的个动脉瘤,动脉瘤均为宽颈(≥4mm)、大型(10-24.9mm)或者巨大型(≥25mm),随访时间5年左右;ASPIRe前瞻性研究中,包含例患者的个动脉瘤,随访时间2年。

该研究总共纳入例患者的个动脉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7.4±13.7岁;动脉瘤平均大小为12.0±7.8mm,瘤颈平均大小为6.6±4.8mm。76个(6.2%)动脉瘤是破裂动脉瘤;个动脉瘤(37.1%)使用多个PED;平均手术时间是.7±53.1分钟。

表1.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表2.动脉瘤的特征资料。

有并发症记载的患者例。其中,40例(3.7%)发生同侧严重缺血性脑卒中,22例(2.0%)发生同侧严重颅内出血,62例(5.7%)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6例(3.3%)死于神经功能障碍,总共死亡44例(4.0%)。随访期间检测动脉瘤闭塞率,术后天的完全闭塞率为75%,1年完全闭塞率为85.5%;总的再治疗率为3.0%。

综上所述,运用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对于大部分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动脉瘤闭塞率逐年增加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的优点。

(浙江大医院沈醉编译,医院陈灵朝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往期回顾

▲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一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策略

▲右侧大脑中动脉伴子囊动脉瘤一例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必须支架辅助?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

▲BDG精选病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成功开通1例

▲介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烟雾病合并圆孔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分别经桡动脉入路和颈动脉直接穿刺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

▲海绵窦区动静脉瘘栓塞术1例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医源性CCF经动脉途径Coil十Onyx球囊辅助栓塞

▲脑动脉瘤治疗的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基底动脉动脉瘤

▲辅助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AHA/ASA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管理指南解读

▲慢性颈动脉闭塞再通技术及临床效果

▲颅内梭型及夹层动脉瘤的分型

▲脑与脊髓血管病复合外科治疗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监测研究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关键因素--弹簧圈支架?

神外资讯







































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zl/36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