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天气渐凉
早晚温差大
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骤然降温更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催化剂。
今年52岁的李阿姨在8月份的时候突然出现右侧额部头痛并呕吐一次。为进一步寻找头疼呕吐的原因,在症状出现的5天后,李阿姨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医院就诊。门诊查头颅CT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完善检查后行,神经外一科张良主任团队为其实施“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李阿姨已康复出院。
图1:术前头颅CTA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术后CTA示右侧外侧裂池区新增一条形极高密度影伴放射状伪影,考虑为动脉瘤夹。
图2:术前DSA检查显示1.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囊状,相对宽颈,瘤颈大小约4mm,动脉瘤大小约7mm*4mm;余脑血管未见异常。
图3:术后当天CT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夹闭术后改变。
图4:术中夹闭动脉瘤。
▼李阿姨所患的“脑动脉瘤”到底是何病呢?▼张良
神经外一科科主任查看:回复:“不少人会把脑动脉瘤误解为肿瘤。”张良主任介绍,脑动脉瘤是由脑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和血管腔内压力增高,在血流不断冲击的情况下,血管壁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脑中的血管就好比自行车的轮胎,时间久了或质量比较差,轮胎上就会鼓出一个包,就会容易爆胎。血管壁变薄之后鼓出小包是最常见的脑动脉瘤,如果不小心预防,也有可能会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也像修补轮胎一样,一是从外部将破裂的部分夹住,二是从内部将其填补,前者是开颅夹闭手术,后者是介入栓塞手术。
虽说脑动脉瘤它不是肿瘤,但是它的致死率非常高,发病速度快,是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如同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被称为“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一旦爆炸,后果非常严重,不少医院就没了。
脑动脉瘤较小且没有破裂时,几乎没有症状;如果脑动脉瘤增大、少量出血可出现头痛、脖子发硬等“蛛丝马迹”,需要警惕。因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头晕、重影、眼球上后部的疼痛等症状,需警惕脑动脉瘤,医院就诊,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张良主任提醒,脑动脉瘤破裂后风险很大,因此一定要早防早治。脑动脉瘤患者要控制情绪,少发脾气,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脑动脉瘤患者还要戒烟限酒,此外,家族中既往有人曾经患过脑动脉瘤的,一级亲属最好要进行筛查。“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议要定期检查,可通过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进行初步筛查。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最好进行一次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张良专家介绍主任医师、神经外一科科主任、医学博士。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现医院神经外一科科主任。
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三甲”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先后师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华西医科大学的高立达教授、毛伯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的徐如祥教授,并获神经外科硕士、博士学位。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多年来,开展神经外科常规和高难度手术数千例。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血管畸形治疗、脑出血救治以及颅脑损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微创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擅长显微镜下切除不同部位脑膜瘤、“经翼点终板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经穹隆间入路颅咽管瘤切除”、“乙状窦前后入路岩斜坡区肿瘤切除”、“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乳突后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腔镜下垂体瘤切除”以及“脑干肿瘤切除”等。受到同行肯定及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扬。
神经外一科(颅底脑干中心)简介颅底脑干中心由张良(教授、博士)领衔长期从事颅底脑干疾病的治疗。
主治:①脑膜瘤②胶质瘤③动脉瘤④脑出血⑤脑外伤⑥先天性血管畸形⑦脑积水⑧三叉神经痛等
联系方式
?()--
?手机:(张医生)
(李医生)
?(张医生)
(李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