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鹿城区首届鹿城区康复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儿童康复治疗师沙龙(省级/I类学分)通知为了推动鹿城区康复事业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展示康复领域的各项研究成果,促进各康复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首届鹿城区康复论坛将于年11月21日在温州市鹿城区康复中心召开。会议由鹿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办,医院承办。会议主
我院专家金医院访问归来,推介脑动脉瘤栓塞新技术——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WEB)随着技术与材料的发展,脑动脉瘤的治疗已逐渐从传统的开颅手术到微创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转变;其短期和长期临床效果均已被国际多中心研究ISAT所证实。血流导向装置(血管重构支架)治疗脑动脉瘤是目前国际上一种全新的治疗策
颈椎手术中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等,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是灾难性的。术中如何合理地处置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JesseE.Bible等学者在JAAOS上就颈椎手术中并发症和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全面总结,现简要介绍如下。一、血管损伤颈
头痛欲裂,原来是它作怪患者谢某某,女性,50岁,住院号:。因“突发爆炸性头痛1天”入院,入院后行头颅CT示前交通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善相关检查后予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出院。本例手术由以下医护人员协作完成:主刀:张良助手:张建锋麻醉师:赵龙手术护士:王珣、和柳炎图1:术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临床上以自发脑出血、脑血管痉孪、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症状为特点。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由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目前公认颅内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具有致死率高,出血率高,破裂前不易发现等特点,是埋在颅内的“定时炸弹”,它的典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全脑血管造影术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一经确诊需尽快手术治疗,然而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首次运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眶上外侧锁孔入路无牵拉新技术,成功地为患者施行了脑动脉瘤夹闭术,现患者恢复良好。患者胡大妈65岁,家住宁波江东区东兴小区,干家务时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于1月21日被送至我院治疗。经CT、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患者为左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尽
由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轻则受伤重则付出了生命。爆胎不仅威胁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也造成威胁。造成爆胎的原因很多,夏季高温导致橡胶老化、胎面磨损严重,胎压过高或过低,路面尖锐物品扎入轮胎等。那么,爆胎之前都有哪些征兆呢?轮胎在爆胎前有这些征兆:1注意胎面花纹磨损指示线新款轮胎比过去的老式产品
基底动脉闭塞(BAO)是一种高致命性的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它的发病率在缺血性卒中中占大概1%,但是致命率非常高,最早期的报道死亡率为%,但随着医学水平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死亡率逐步下降,总体范围大概在45%-86%之间。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遇到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病人,你该如何快速做出诊断?又该选择
虽然随着动脉瘤的外科(包括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技术及器件逐渐进步,动脉瘤完全治愈率逐步提高。但是对于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动脉瘤究竟如何处理仍是摆在神经外科医生面前的一个挑战。新泽西州神经科学研究所Binning等根据残留或复发动脉瘤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相关研究发表在年8月的《Neurosurg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
血管内介入栓塞已经成为颅内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对于部分解剖复杂的宽颈动脉瘤,采用标准的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于是,出现比较复杂的血管内介入技术,如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及血流导向装置。血流中断装置是新近发明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置入瘤腔内WE
近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多名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冶疗效果。 8月初,萧山本地人范女士,今年67岁,因为突起剧烈爆炸样头痛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发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即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找到出血元凶是“前交通
医院神经血管外科聂庆彬博士独立完成的动脉瘤栓塞手术。聂博接触神经介入仅一年,现不仅栓塞动脉瘤,而且也做了一些取栓病例,此外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也做的不错。其本人勤奋刻苦,业务进步快,英语功底好,是科室重点培养对象之一。49岁男性,蛛血H-H3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分叉处漏斗。双微管技术实现动脉瘤致
年,Morley和Barr首先提出直径在2.5cm以上的动脉瘤为巨大动脉瘤(1.2-2.5cm为中等大小;1.2cm为小型动脉瘤),其在脑动脉瘤疾病中所占比例虽小,但若不及时治疗,破裂风险很高。近日,来自美国波士顿医学中心的Patel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关于该病的病例报道,刊登在最新一期的NEJM杂志
提示:点击上方浙二神外周刊↑欢迎订阅祝向东主任医师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术者简介祝向东,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浙江省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卫计委医药卫生科
来源:流眄的专栏希望做手术就像把玩核桃一样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放松、不紧张,但那是不可能的,每次手术都像走钢丝,所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患者,男,45岁,以SAH于4.18急诊收入院。)CTA诊断左前交通动脉瘤,左侧ACAA2段双干,右侧ACAA1确如。CTA的这个角度能清晰显示瘤颈,为宽颈动脉瘤。4
病情简介:49岁女性患者以“头颈部剧痛伴恶心、呕吐1天”之主诉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硬、有抵抗、布氏征(+),Hunt-Hess分级2级。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提示:前交通小动脉瘤:3.1×2.5mm,瘤颈约为1.4mm,顶端指向外上方(图1)。诊疗经过:术中根据颈内动脉分叉到瘤颈部
专家简介JuhaHernesniemi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视频简介今天小编带大家一同欣赏下JuhaHernesniemi教授在HelsinkiLiveVideoCourse--上关于“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精湛技艺~术前影像术中影像术后影像手术视频非常精彩,建议WIF
患者,男/37岁,主因: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2月余病例特点:1、2月前突发头痛,呕吐,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意识丧失,外院脑CT:左侧额叶血肿,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CTA:左侧前交通动脉瘤,予以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第2天予以脑室穿刺术,后因肺部感染予以气管切开术,后出现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