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管医学中心成立于年4月,是国内首家针对血管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综合防治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国内外学术交流于一体,是推动血管医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先锋队。血管医学中心防治模式即血管疾病综合防治、血管健康终身管理,其宗旨在于降低由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和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所致的致残及致死性血管事件。医院血管医学中心下设心血管疾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血管健康咨询门诊、病房、介入治疗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部门,从血管性疾病的早期检测、评估、治疗到终末期血管疾病的诊治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和血管健康评价中心、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中心、心脏和血管康复中心是其特色。诊疗群体包括血管早期结构和功能异常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静脉疾病和血管炎症等患者。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治疗手段包括指导饮食及运动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介入以及手术治疗。年6月经北京大学医学部批准,我们中心领衔北京大学所属医疗机构成立了国内首家跨学科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我们倡导理念——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
诊疗特色——血管病变早期检测中心
目前开展的工作为动脉功能及结构评估,如ABI(踝臂指数)、CAVI(心-踝血管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AI(中心动脉压)、运动平板、直立倾斜试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监测、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同时还开设了国内首家血管健康评估专业门诊,评估门诊针对的群体涉及亚临床期、治疗期、康复期患者,为其生活方式、诊疗等提出建议及指导。心脏和血管超声可以完成全身血管功能的评估,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静脉、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心脏超声、双下肢动脉、双下肢静脉的检测。上述的血管评价指标均可以在血管医学科完成,并且已经成为血管医学科的特色诊疗常规。由王宏宇主任负责的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领衔者,出版了首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指南,并于年提出了新的血管健康分级标准——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布中国血管健康评估系统应用指南(第三次报告),形成行业规范。
诊疗特色——心脏和血管介入治疗中心
由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李天润副教授/主任医师领衔,血管病变介入诊疗能够完成外周动脉的介入手术,包括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治,如髂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此外科室成功开展动脉血栓疾病的Rotarex旋磨、药物洗脱外周球囊导管、下肢静脉曲张的腔内射频消融微创治疗等先进介入治疗技术;科室团队还进行颈总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窃血综合征、肾血管狭窄的诊治,腹主动脉、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同时开展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局部静脉血栓抽吸、定向溶栓技术等。
诊疗特色——心脏和血管康复治疗中心
心脏和血管康复是指患心脏和血管相关性疾病后通过各种调控措施使原有疾病得到功能恢复,避免再次发病,对疾病起到缓解和预防作用,当心脏和血管患有疾病时,可以通过药物、介入、手术等使疾病得到控制。而疾病控制后如何使血管及全身恢复到病前状态,避免再次发病就是心脏和血管康复的责任了。
由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领衔,面向全市及全国心脏及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心脏和血管康复治疗服务,包括血管评估、心脏和血管超声检测技术、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评估、六分钟步行试验、体外反搏技术等。心脏和血管康复是针对不同具体疾病人群(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心衰、起搏器植入术后、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以及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制定相应的康复指导细则,并评估康复效果,更好地促进血管医学专业学科及心脏血管康复医学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致死致残事件,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正常回归社会。
诊疗特色——远程医疗中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持续展开,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医疗单位大量开展,5G网络的全面商用和智能终端的出现更有力地推动了医疗系统信息化,也为移动化办公提供了可能。
人工智能已日渐渗透到了问诊、分诊、支付、影像诊断等医疗服务的多个环节中,医疗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行业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我科成立的北大-华医血管医学科远程医疗中心,通过建立医联体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释放医疗健康行业潜力,缩小“健康鸿沟”,共享智慧医疗资源,将人工智能医疗落地更迅捷服务于各地百姓。
推动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理念——教学、科研
年9月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医学院校率先开设《血管医学》专业课程。年9月国内首个以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血管探秘》公选课率先在北京大学(校本部)非医学专业领域开设。从年开始王宏宇主任创办了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血管领域的专业学术大会——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CCVM),并成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迄今已成为该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已成功举办十余届。
血管医学中心在开展常规临床诊疗的同时,下设的血管生物学实验室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以及临床试验,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军科技攻关项目,首都十大疾病防治项目,北京市卫生行业自主创新专项等。通过血管医学基础相关研究,探索血管病理生理学的分子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提高全民血管健康意识——推广科普知识
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仍然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但普通百姓对健康知识却一知半解。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导致疾病早发、反复甚至失去生命,让人痛心疾首,充当科学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就是科普知识的推广。
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为主编出版中国血管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共8册),并在北京大学开设血管科普课程《血管探秘》,主要目的是从青年人开始普及血管健康知识,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推广到广大的学生周围的人群,最终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此外,血管医学科开设的“血管健康大讲堂”定期举办联谊科普活动,为百姓提供健康知识,服务大众,提高全民血管健康意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