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内动脉瘤

1.什么是动脉瘤?它有什么危害?

首先,此“动脉瘤”虽含有“瘤”,但并非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肿瘤”,完全是两回事。动脉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动脉局部异常的膨大、突起。通俗地讲,如果将动脉管壁比喻为自行车的内胎,那么“动脉瘤”就是自行车内胎上鼓出的“包”,所不同的是动脉内充满的是血液,车胎内是气体。破裂后就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次,据统计,动脉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第一次出血后经保守治疗存活下来的病人,有35%将在一年内因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将在5年内死亡。动脉瘤出血后1年内发生严重病残或死亡者超过60%。

所以对此类病人应及时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2.“动脉瘤”怎么治疗?

动脉瘤一经确诊,必须紧急给予必要的外科治疗。因为,一是急性期出血刺激脑底或脑表面的血管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塞,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偏瘫、失语等脑损害表现,只有处理掉动脉瘤才能放心作腰穿或脑室外引流来释放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减轻脑损害;二是此类病人在2周内最容易再出血,使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即消除动脉壁的破损处,争取达到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的作用。目前外科治疗主要包括:

(1)显微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

(2)血管内介入的动脉瘤栓塞手术

其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将微导管经由动脉管腔送入动脉瘤内,用栓塞材料如弹簧圈等,将动脉瘤闭塞,从而防止动脉瘤出血和复发,使患者痊愈。部分欧美国家现已将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体现了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危险性低、成功率高等突出优点,为病人所广泛接受。

3.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具体过程?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常规过程如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引导管(粗导管),将导引导管送入载瘤动脉(生长动脉瘤的脑动脉)内。将一根微导管(细导管,头端比缝纫线粗不了多少)经导引导管送入载瘤动脉,并将微导管头端小心送入动脉瘤腔内,经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送入弹簧圈;弹簧圈是一种铂金材质的金属丝,被制成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多种规格,质地柔软,与一根金属推杆相连接,在栓塞手术中,将弹簧圈经微导管推入动脉瘤腔,弹簧圈解脱后停留于动脉瘤腔内,利用弹簧圈的机械闭塞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栓闭塞作用,将动脉瘤隔绝于载瘤动脉的血循环之外,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再破裂的目的。

对于宽颈动脉瘤,可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支架实际上是一个金属丝编织的筒,可以借用特制的输送系统送入血管内,贴附在血管内壁上。支架就像窗棂一样将弹簧圈屏蔽在动脉瘤腔内,在闭塞动脉瘤的同时保障载瘤动脉的血流畅通。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f/18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