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第1天
成先生,男,63岁,因“头痛3小时”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查头颅CT平扫可见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入住我科后,患者出现神志异常,嗜睡。患者随时有病情加重,出现昏迷、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的可能。
图1.患者急诊头颅CT平扫如上。备注:红色箭头处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入住我科当天,在王志艺副院长亲自指导下,李志亮副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医疗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认真讨论评估病情,制定缜密的治疗方案,并率领科室介入团队,在介入室和麻醉科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脑血管造影术+脑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可见:右侧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6.2*4.1*2.5mm)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大小约5.6*3.8mm)形成。依次沿微导管栓入相对应弹簧圈(6枚+4枚)(图2)。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图2.患者微创介入手术图片如上。备注:红色箭头处为动脉瘤栓塞术前后
第3天
术后第2天,患者昏迷,双侧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快。复查颅脑CT平扫(图3),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压迫脑干引起。王志艺副院长亲自带领科室黄燕波主治医师,予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过渡。转入重症医学科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经过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的积极救治,患者神志、呼吸逐渐恢复正常。
图3.患者复查头颅CT平扫如上。
第6天
重症医学科治疗3天后,患者转到我科,转入第3天,患者出现混合性失语,双侧眼球右侧凝视,左侧肢体无力,肌力1级。复查头颅CT平扫: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吸收减少。右侧鞍上池区密度较前增高(详见下图4)。考虑其导致右侧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引起上述症状,积极给予抗血小板及补液等治疗。
图4.患者复查头颅CT平扫如上。
第7天后......
经过我科医疗团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精神逐渐变好、言语逐渐恢复正常,肢体肌力逐渐好转。随后转到康复科予康复功能锻炼,肢体肌力明显好转后出院。出院1周后,患者复诊,精神好,言语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可正常行走,无遗留后遗症状(图5)。患者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图5.患者出院1周后复诊图片
科普时间
蛛网膜下腔出血
1.定义: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或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
2.流行病学特点:好发年龄为40—60岁。占脑卒中(中风)的10%。
3.病因:约85%为动脉瘤引起,动脉瘤引起的SAH死亡率高达50%。
4.临床表现:头痛(尤其是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等。
5.并发症:主要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疝、癫痫等等。
6.辅助检查:头颅CT平扫,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术。
7.治疗方法:通过完善头颈部CTA或者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动脉瘤者,需及时行脑动脉瘤栓塞术,防止脑动脉瘤再出血。此外,还有止血、解痉、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
科室治疗技术
我科具备熟练开展脑动脉瘤栓塞术的能力。自年3月以来,我科共开展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多例,成功率%。我科有着丰富的诊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为您以及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END
医院神经内科一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