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事享受了8月的健康体检红利,都拿到体检报告了吧?那么,体检就这么结束了吗?大家是否对报告中的各种指标摸不着头脑呢?甘油三酯、总胆红素……这些指标都是什么意思?上上下下的箭头要不要理它呢?
医院来给大家解读一下经常与我们见面的那些个体检数据,记得为自己和家人收藏,正确管理起身体的健康。
体检报告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体检报告第一部分是总检报告,包含总检综述和总检建议。这是有资质的体检总检医师对此次各种体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这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小伙伴们千万认真阅读,不要错过。
第二部分,主要是借助听诊器、血压计、裂隙灯等简单仪器初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体格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等),一般会即刻知道结果。
第三部分,医技检查,使用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有生化检测,B超、心电图、放射(胸透)等。
体检报告怎么看(一)血压数据教你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人的正常血压是收缩压(高压)在90-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90mmHg之间。比较理想的血压是-80mmHg。
(二)B超、心电图检查出现的异常
1、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
2、腹部B超检查
(1)腹部B超检查中发现脂肪肝。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
防治:脂肪肝虽然是一种临床病变表现,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轻者无任何表现症状,但一旦严重就很影响健康。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主要是控制饮食(管住嘴),适量运动(迈开腿)、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2)腹部B超检查中肝囊肿,肾囊肿。多见于中老年人。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肝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发症的肝肾囊肿需要到内科或泌尿外科进一步治疗。
(3)腹部B超检查中胆囊息肉。
建议: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大多体检时发现,小的胆囊息肉一般无需处理,超过10mm的胆囊息肉建议到普外科咨询诊治。
(三)血液化验单怎么看?一般单位组织员工体检中,化验室检查部分都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最复杂最让职工不容易弄明白的,是化验室诊断,也就是化验室出的报告的这个部分。血生化检测化验单怎么看?1、肾功能尿素氮(BUN) 参考值1.8-6.5mmol/L 升高:肾炎、泌尿道梗阻(结石、肿瘤)、尿毒症、脱水等。 偏低:主要见于肾功能障碍、严重的肝脏疾病病人。尿酸(UA) 参考值-Umol/l 升高:痛风等,肾功能减退,中毒性肝病等。 偏低:见于恶性贫血等肌酐(Cr) 是最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正常值:44-umol/L
增高:常见于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比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其他如休克、心力衰竭、失血、脱水。
建议:千万不要忽视,咨询医生,使其能够结合病史及其他化验检查,做出准确的分析诊断,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2、血糖(葡萄糖)正常值:3.9-6.1mmol/L
增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脑膜炎:妊娠呕吐、脱水、全身麻醉时,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增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有关。
减少:胰岛素分泌过多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恶病质、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肝炎、肝癌、磷及砷中毒等)。3、血脂血脂异常被称作“静悄悄的杀手”,临床症状不明显,经常不被重视,因而会忽视采用预防措施和及早治疗。血脂异常象人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血脂异常造成“血稠”,这些脂质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大、小“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了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液被中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心病,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也是引起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基础,主动脉粥样硬化常造成收缩期血压升高,还可引起主动脉瘤,一旦破裂会突然死亡,肾动脉粥样硬化常有蛋白尿、肾体积缩小,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尿毒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供血障碍,使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肢体坏死,血脂异常也会损害肝脏出现脂肪肝。总胆固醇(CHO) 正常值:3.1-5.7mmol/L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1、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降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细胞贫血等。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0.56-1.7mmol/L
增高: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塞、糖原累计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值:0-3.7mmol/L
增高:家族性高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降低:家族性无B和低B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值:1.04-2.2mmol/L 降低:提示易患冠心病4、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 转氨酶分为两种,分别为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简单的说,这两个指标升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受到了损伤。这样的损伤可以是炎症造成的,也可以由酗酒、药物等引起。虽然,这两种酶在体内并不仅仅局限于肝脏。但是,当它们同时升高时,可能提示您的肝脏出问题了。胆红素 胆红素也是肝功能检查里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指标,是引起“黄疸”的罪魁祸首。胆红素也分为两类,直接胆红素(也称为结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也称为非结合胆红素),两种胆红素算在一起就是化验单里面的总胆红素。这两种胆红素可以说是“父子”关系。血液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这些红细胞能够释放间接胆红素。正常的肝脏每天都在吸收这些间接胆红素,并将它转变为直接胆红素以便排出体外。除了肝脏受损之外,红细胞破坏过多、直接胆红素排泄受阻等也可以引起胆红素高于正常。白蛋白34-50g/L 白蛋白也是一项肝功能的重要指标。白蛋白是血浆的重要成分,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一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自然情况下,造成白蛋白升高的原因只有一种———脱水。因此,临床上经常见到白蛋白低于正常。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合成不足,摄入太少(如营养不良)或丢失太多(如肾病综合征)。总蛋白64-82g/L
增高: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2)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降低: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5、肿瘤标志物两项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上看到肿瘤标记物异常,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感觉自己已经得到了癌症。医生表示,一般轻度升高可能提示的不是癌症而是其他疾病,如果升高比较明显,比如3倍以上的升高,就要及时通知体检患者,马上到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20ng/ml
增高:原发性肝癌大多AFPng/ml,但仍有小部分AFP正常;內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等伴肝转移者;妇女妊娠3个月后一般在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ng/ml
增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等。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部分病人也会升高。拿到体检报告后,可将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正常参考值做对比,如果有明显(成倍)增高,或数次检测持续升高者,就有临床意义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需作进一步的深入检查,或定期检查,假如是癌症患者手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持续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理性对待体检结果
(一)注意体检建议体检报告中如出现以下关键词,该如何呢?
1、提示“进一步检查”:即指发现了问题和异常,又不能做出诊断,需要进一步深入检查。
2、提示“复查”:说明一些数值略有变化或临界,如血压、血糖等。如果进一步明确了复查时间,如3天、一周等,其中需抓紧明确的要次日或立即检查。
3、提示“定期复查”:体检有诊断,但不需立即处理的,如肝内小囊肿、血管瘤体表良性痣、直肠息肉乳腺或甲状腺囊肿等,需半年或一年观察,如有变化及时早诊治。
(二)指标不超并非没问题1、检查有局限性,体检无异常者也要注意身体异常信号,定期体检。
2、“临界值”,对于这些“准病人”,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做进一步检查。
(三)体检报告连续保存现在,所里每年都会安排各位同事进行体检,历年体检报告一定要保存好,建立好个人的健康小档案。前后体检情况作对比,可预知5-10年患某种病的几率。同时,不可忽略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
各位同事,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体检报告中提示的身体问题可不能麻痹大意哦,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吧!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