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为了躲避纳碎份子的杀害,他离开了柏林,先后在法国、吉隆坡、新加坡、日本和上海访问。年11月19日,爱因斯坦在从日本到上海的途中,通过电报得知自己获得了年度的诺贝尔奖。
今天,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后,曾在一些国家发表了许多次演讲,小虾从这些演讲中找到了一篇最具代表性的演讲稿。通过这篇题目叫《我的信仰》的演讲稿,我们仿佛走近了这位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什么向往简朴的生活?他为什么说任何人都不应该被作为偶像?他为什么抨击战争是最丑恶的存在?这篇演讲稿庞大的信息量足以总结爱因斯坦真正伟大的原因。
人活着都要为别人服务,简朴的生活对每个人都大有益处
我们这些人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活着都是要为别人服务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仅仅只是暴力。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不必去追究生存的意义,应该努力去追求理想和真善美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极大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客观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把精力放到正义和责任上,远比放到与他人的关系上可靠的多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对别人和社会直接表现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现,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尊重每一个个体,任何人都不应该成为他人的偶像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这个缘故,我总是强烈地反对今天我们在意大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
象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使得民主形式受到了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政府的不稳定和选举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正履行他的职责。
人类社会中真正可贵的是人格,战争是丑恶的另一方面在德国的政治制度中,我所重视的是,它为救济患病或贫困的人作出了比较广泛的规定。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是迟钝的。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刮,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所有美好的感觉都来源于对神秘的好奇心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神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种神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并且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爱因斯坦个人档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人家庭,5岁时,他的父亲给他的指南针,指针在无形的作用下转动的情景让他惊讶,就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那样,爱因斯坦对指南针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认为自己看到的这种现象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年他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学院学习数学和物理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尽管他喜爱教书,但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却是他无法放弃的梦想。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三篇论文,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是人类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标志着物理学的新纪元的到来。
年,爱因斯坦从瑞士回到德国,在普鲁士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并兼任柏林大学教授。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这是继“狭义相对论”之后近代科学的又一重大成就。年,他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会弯曲”的预言被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日食观测结果证实。爱因斯坦从此声名鹊起,“相对论”也成了全世界人所共知的名词。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由于纳粹德国的反犹太主义狂潮,他被迫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年获得美国国籍。
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在美国普林斯顿逝世。
备注:此文在许良英阎鹤共同翻译的《爱因斯坦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时的英文演讲稿》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