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上,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的揭牌庆典隆重召开。研究所以“规范、创新、转化”为宗旨,致力于打造神经内外科、急诊医学和影像医学、神经医学实验室等多学科交叉整合的高水平医教研团队。时隔一年,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成为第一个以疾病为牵引,以基地为平台,调集多学科力量,实现从组织构架到人员配置、管理模式、运行流程、经济分配完全独立的高级中心。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于年9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简介
脑卒中是指一类由于急性大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供血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的特点,发病后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在世界范围内,每6个人就有1人发生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致残。
在国际发达国家脑卒中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下,我国还在以每年近9%的速率攀升,脑卒中已成为目前国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被称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的综合诊治体系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影像评估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对脑卒中的诊断、全身性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进行综合评估,这就要求形成包括神经内、外科,血管外科及影像科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体系,这也就决定了目前国内独立运行的脑卒中治疗单元较为有限,并不能满足在第一时间救治患者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脑卒中的致死率及致残率。
医院通过近10年的努力,始终坚持以“保障患者权益”为目标,携手相关兄弟科室,在成立“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上海市卒中救治中心”以及“卒中诊治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抽调各学科专门从事脑血管病研究的医务人员组成了全新的学科平台,有效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提高了有效时间窗内的救治率和成功率。更好的落实了国家卫生部关于成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指示,使脑血管病患者得到更及时、更有效和更规范的诊治。
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成为第一个以疾病为牵引,以基地为平台,调集多学科力量,实现从组织构架到人员配置、管理模式、运行流程、经济分配完全独立的高级中心。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以下简称“卒中基地”)于年9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在“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的理念的引导下,卒中基地针对脑卒中病人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贴合国际发展趋势,从方便病人、提高诊治效率的角度出发,大胆创新,从管理模式、诊疗的规范及流程、临床及基础等各方面开展了大量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脑血管病诊治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基地工作根据统一的规范和路径开展,分为卒中预防组、临床诊治组、卒中康复组。各组责任清晰、路径分明,实现了脑卒中诊治的专业化、数据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基地的卒中预防组负责高危人群的脑卒中筛查,完成基层脑卒中筛查防治工作的推广、培训等工作,医院的高危筛查工作。
临床诊治组按照基地制定的二级预防、干预随访计划对脑卒中整体评价和确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对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系统评价、治疗决策及实施。卒中康复组负责制定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等各个脑卒中时期内的患者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实施康复计划。
作为“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全军脑血管病中心”,卒中基地对各种脑血管病进行专科化诊疗,在以下几方面特色显著:
1、作为完全独立的高级脑卒中基地,针对性的创建了脑血管病急诊、卒中绿色通道、脑血管病专病门诊、卒中筛查门诊:建立了从急诊到影像学评估、内科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外科动脉介入治疗的一站式诊治模式。这种高速运行、无缝衔接的新模式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的诊治效率。
2、以颅内动脉瘤为代表的扩张性脑血管病:通过对高危病人的筛查,显著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破裂前的检出率及治疗效果。在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脑动脉瘤方面,无论是病例数,还是临床疗效,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及密网孔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等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行列,是国际上开展该技术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之一,先后获得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通过改变动脉瘤治疗的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治疗费用。
3、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血运重建: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多模式的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取栓以及急诊条件下血管支架成形术等技术进行血流重建。通过多模式结合,大大提高了血管再通的速度,减少了血管再通的时间,增加了血管再通率。用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尽早恢复血流,最大程度减少脑组织缺血所带来的危害,DoortoNeedle从原来的分钟缩短到目前平均48分钟。
4、脑缺血风险的诊疗:在国内最早提出“无创筛查、微创治疗”的观念,对缺血性脑卒中,遵循“预防和治疗并举”的理念,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针对性对颈动脉、椎动脉以及颅内动脉狭窄等情况采取规范的治疗策略;针对性选择目前最为合理、有效的药物或微创介入外科诊疗技术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进行干预治疗;应用血管吻合、血流重建等外科手术技术对慢性闭塞血管病变(如Moyamoya病、颈动脉闭塞)进行颅内外的血流重建,恢复脑部血流供应,有效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5、以脑动静脉畸形为代表的血管异常交通性疾病: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动、静脉入路的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综合诊疗方法,使得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治疗更为彻底、安全。
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必将继续坚持“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的理念,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脑卒中患者,帮助每一个“卒中家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