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县二院神经内科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成功为两位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目前,两名患者已康复出院。
患者侯某,6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伴大汗、恶心、呕吐,被家人紧急送往我院,根据患者症状,神经内科主任张国政、主治医师樊小辉会诊后,认为很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医院立即开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行CT检查显示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并脑软化灶。考虑到患者病情,神经内科团队与介入中心进行联合会诊,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认为患者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及时行颅内弹簧圈栓塞术是该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法。术中,造影显示患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处,且已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颈内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随即,在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左侧颈内动脉保护伞下支架置入并球囊扩张术。经过1小时30分的手术,成功在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置入支架一枚,在前交通段动脉瘤内置入5个弹簧圈并栓塞。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四肢活动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蔡某,男性50岁,因头晕20余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在他院行头颈联合CTA提示“基底动脉严重狭窄,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发现可疑动脉瘤”。入院后经造影证实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基底动脉中度狭窄。根据患者病情,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杰、主治医师樊小辉在与介入中会诊后,患者主动要求行介入栓塞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患者右腿处切开一2毫米的小切口,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引导下,在动脉瘤内填入两枚弹簧圈,历时一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据神经内科主任张国政介绍,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之一,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40%,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故而被称之为颅内的“定时炸弹”。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行开颅手术夹闭时困难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介入栓塞治疗因其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已成为治疗该病公认的有效方法之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