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新闻习近平谈立法

习近平谈立法: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月11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慈善法草案。制定慈善法,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立法工作。今天,和新华视点一起看看,关于立法,习近平都有哪些重要论述。

党和立法工作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落实。国务院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抓紧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

  ——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立法与改革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讲话

  我们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

  ——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

  要着力搞好配套保障,坚持立法同改革相衔接,抓紧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保证各级按照新体制正常有序运转。

  ——年11月,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立法机构对外交往

  立法机关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立法机关成员直接交往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的演讲

  年10月20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

  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这方面,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可以加强交流互鉴。

  ——年10月20日,在英国议会的讲话

李克强让部长们当第一新闻发言人

“部长通道”是今年两会一大亮点,成为两会开放透明和善待媒体的一个象征。在这个通道上,以往记者拉着喊着部长接受采访的场景不见了,变为部长主动站出来回应关切,甚至变成部长排队10多分钟等着接受采访。媒体报道称,两会前李克强总理接连两次“发话”,要求各部委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回应舆论关切”。部长主动放料,使这个通道上传出了很多新闻,如交通部长对拥堵费传闻的回应,人社部部长称网传延迟退休时间表属误读等。

  记者之所以喜欢跑两会,原因之一是两会上高官云集,能“堵”到、“逮”到、“抢”到很多大新闻——现在不需要堵、逮和抢,部长们主动曝料,打通了各种阻隔,树立了开明开放的政府形象。期待“部长通道”不只在两会期间存在,最好能成为一种官媒交流、官民沟通的常态化新闻通道。

  事实上,“部长通道”已经有了常态化的制度基础。各部委已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向媒体发布新闻,回应记者提问——只不过部长们较少亲自出席,以后部长们应更多地站到发言席上。国务院在推进这种制度安排,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遇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此次部长们在通道上的活跃表现,既起到了在很多问题上“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正能量传播效果,满足了媒体和公众的新闻渴求,也有效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政府部门工作,在一些问题上赢得公众理解。部长越坦诚,公众也越理解,没有一个实话实说的部长被吐槽,也没有一个坦诚回应的部门被批评,这就是打通官民阻隔后产生的效果。

  部长们主动站出来答问,能够让政府部门更有亲和力,民众对政府部门更有亲近感。各部委负责的事务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公众有很多困惑需要与政府有关人员交流,而部长往往是一个部委最直观、最直接的象征,是部门最好的名片。部长站出来通过媒体与公众交流,会让公众觉得政府离自己很近,产生实在的“交流和信息获得感”。

  部长站出来答问,也体现了一种政府诚意,能够减少新闻信息传播的中间损耗,部长应该是一个部门掌握信息最多、最先知情、也最权威的人,站出来回应公众关切,公众会更相信。老百姓有时候之所以变成“老不信”,不仅是“说了什么”,更在于“谁在说”,部长站出来说更能提高发言的可信度。这可能也是总理多次要求部委主要负责人“积极回应舆论关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是部委主要负责人说,而是层层授权让其他人说,不仅信息转换中会有损耗,其他新闻发言人有时因为不掌握权威信息,也怕担责,在种种自我审查、自我限制中“不敢说不愿说”,部长们就不用有这种担心了。常常发生这种情况,部委中某个官员接受采访后,引发争议,该部委又去澄清,影响了政府公信力——部长亲自去说,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部长们经常面对媒体,可以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示范效应,部门其他官员也会善待媒体,积极让部门事务变得开放透明,而不会把记者当皮球踢。记者们的经验是,一个部的部长很开明的话,局长、处长们与媒体也会相处融洽。

部长们多面对媒体多发言,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也带动部门新闻发言人,更加重视与媒体沟通。部长直接面对媒体回应关切,还能直接读到民情民生民意,而不是看别人的舆情汇报。

媒体:1元纸币且用且珍惜会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人民币1元纸币,将逐步被硬币替代,以降低流通使用成本。省内5个试点市将在今年陆续启动实施“1元券硬币化工程”,1元纸币也会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今年1月份发布通知:继1角、5角券硬币化之后,1月1日起,山东省在青岛、枣庄、济宁、临沂、日照5个城市进行“1元券硬币化工程”试点,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目前该项工作在上述试点城市已经相继启动。

试点城市流通1元纸币在经过消化后会转为残损币进行销毁,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1元纸币退出流通后,钱包里要装上一把硬币,是不是会有点不适应呢?其实“1元券硬币化”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其间并不会影响1元纸币的正常流通,银行柜台提供的1元钱也不会立马完全都变成硬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2元纸币退出流通,用了近10年的时间。1角、5角等纸币虽然已实现“硬币化”了,但市面上还是能看到1角、5角纸币。

在发达国家,小面额货币都是采用硬币制,而我国长期采用硬币和纸钞同时流通的混合模式。

硬币具有四大优点。一是流通寿命远远高于纸钞。1枚现代技术条件制造的标准机制硬币,流通次数可达3万次,流通时间平均30年,而1张纸币平均流通次,仅是硬币寿命的1/。同为1元面额的硬币和纸币20年投入使用的综合成本之比约为1:15。

另外,1元硬币的投放有利于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自动收费机、地铁和公交自动售票机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生活。

其次,有利于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减少病菌传播。许多疾病是通过纸钞为媒介传播的,硬币的情况就比纸钞好得多。硬币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挑残、清洗、消毒,然后重新投入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消除不法分子利用小面额纸币传播反动言论,净化流通环境。

硬币还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保护了制造纸钞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资源。而且几十年后金属仍可收回重铸,其原有的价值损失不多。

武大教师双肾坏死“跪守”课堂:要倒也倒在讲台上

3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英文系老师余功茂给大一新生上课,课堂上,余功茂声音洪亮,幽默风趣,爱与学生互动。但疾病带来的体力难支,有时让他只能跪在椅子上继续讲课。

年,余功茂在家中晕倒,医院后诊断为由遗传性疾病多囊肾引起的脑部动脉瘤。医院给他做了8个小时的开颅手术。由于当天脑动脉瘤发作时脑部血压骤然增高,导致左眼失明,他又接受了眼部手术。

年11月,余功茂多囊肾病再次发作,引发尿毒症,两肾彻底坏死,唯有换肾才有救治的可能,医院接受3次血液透析。

然而,余功茂仍不离讲台。在治疗间隙,他教2个班的英文课,每周上8节课。“本来学校也不让我上课了,待遇也不会少,但是在课堂我能有个寄托,不会胡思乱想,学校就尊重我,同意少上一个班。”“如果真的要倒,我一定要倒在讲台上。”

如今,余功茂透析的费用,学校基本都给报销了,接下来换肾的费用也有大病补助,“有学校、同事、学生给我捐的款,我相信我会康复的。”

朝鲜罕见照片流出摄影师冒险拍民众日常生活

在朝鲜,乱拍照片是有可能面临拘禁的,游客只能在朝方向导的指引下对允许的景物照相。一名外国摄影师MichalHuniewicz不顾风险在朝鲜偷拍到不少照片,照片下朝鲜展示出了它平常生活中的一面。

朝鲜的居民几乎不与外人交流,服务员在见到外国人的时候似乎有些害怕。

能够在平壤居住的人大都有特殊的背景,他们会统一在胸口佩戴一个专门的红色徽章。

进入平壤,游客的护照便由向导保管,据说是为了防止车祸的发生。而平壤的城市环境十分整洁,马路上的车辆极少,街头能够看到不少社会主义宣传画。(稿件来自:腾讯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转载

欢迎广大市民







































治疗白癜风药物
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白癜风患者能用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y/6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