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刚出生37天的小宝突然哭闹不休,头部后仰,四肢僵硬,医院后确诊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由于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巨大,医生建议小宝病医院手术。
日前,家人送小宝到南方医院求治。该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理金检查发现小宝(脑部影像)右侧大脑中动脉上有一个巨大动脉瘤,病情险恶,经采用介入和显微技术,为小宝成功施行颅内动脉瘤切除、指总动脉移植右侧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小宝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黄理金主任介绍,从目前文献检索看,该患者为最小年纪的动脉瘤复合手术患者,也是全球首次使用Y型指总动脉作为供体,移植到颅内进行动脉搭桥术的病例。
脑分支动脉瘤破裂
小宝来自潮汕地区。在出生第37天的晚上,他突然剧烈哭闹,还出现头后仰、双眼凝视、肢体僵直的情况。这可吓坏了小宝的父母,他们赶紧医院,在急诊观察后小宝的症状有所缓解,医生就让他们回家了。
可是第二天,小宝又开始发病,双眼向右凝视,反复握拳抽动十多次。父母赶紧医院治疗,拍头颅CT提示小宝右颞叶脑出血,后又做了头颅MRI检查,提示右脑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经治疗病情有所稳定,医生建议送小宝到广州求医。
医院,小宝住进了儿科ICU。医生说孩子太小,手术的话麻醉风险很大,建议等孩子大一点再做手术,这样小宝又回到了老家。父母看着小宝一天天长大,可是动脉瘤犹如一个定时炸弹一般,让他们无法安心。
“几乎都不敢睡安稳觉,特别担心。”小宝的爸爸说,他们每天都在查文献,查资料,小儿动脉瘤相关的治疗少之又少,报道也没有。经过半年的搜索,他们慕名来到南医三院神经外科求医。
年龄小手术难度大
黄理金主任介绍,看过小宝的脑部影像资料后,发现一个巨大动脉瘤在小宝的右侧大脑中动脉上,载瘤动脉细小,两根细小分支动脉从动脉瘤上发出。为这个还没满一岁的幼儿做动脉瘤手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甚至国内都找不到相关的报道和文献,但是不尽力一试,动脉瘤随时都可能破裂,要了孩子的命。
在讨论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黄理金主任经过与创伤骨科、麻醉科等科室多次讨论,最终确定结合介入和显微技术,施行颅内动脉瘤切除、指总动脉移植右侧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经充分术前准备,年12月中旬,多科室协作开展手术。由于小宝年纪太小,手术和麻醉风险大,从术前造影到手术,都对剂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宝体重太小,内环境变化也很大,术中麻醉调控也尤为重要。另外,动脉细小,动脉瘤巨大,夹闭困难,动脉保留难度极大,所以只有切除后再搭桥,在显微镜下将动脉瘤两端“结扎斩断”切除,将脑出血的风险消灭。
摘瘤搭桥修复动脉
黄理金主任介绍,在进行动脉瘤切除手术的同时,他们还选取小宝左手手掌两指间的Y型动脉,即中指和无名指连接处的指总动脉来搭桥修复大脑中动脉。开颅后将颅外血管引过来供血,和颅内动脉相连吻合,“改道”保证了血管通畅,防止动脉瘤远端血管供血的脑组织缺血导致脑梗死。
宝宝的血管很细,而且颅内位置较深,视野也受到局限,加上颅内周围都是重要的脑组织,操作起来尤其困难。小宝手部移植的血管直径大约只有0.5毫米,要在显微技术下,用比头发还细的缝线放大15倍进行缝合。在神经外科与创伤骨科、麻醉科的协作配合下,经过了15个小时,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术后小宝恢复很快,在ICU呆了不到一天就回到普通病房。术后半个月,小宝手指活动自然,眼神机灵,表情正常,健康可爱。年12月底,小宝康复出院。
专家简介
黄理金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医院接受脑血管病介入与手术治疗的临床培训,在欧洲接受颅底外科的培训,意大利s.FillipoNeri医院访问学者。
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6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既娴熟掌握神经介入技术,又能完成复杂脑动脉瘤夹闭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底肿瘤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医院第二届麒麟杯教学竞赛优秀奖,年临床规范化医师培训优秀带教。
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基金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部。
□记者朱斌通讯员孙健陈晓霖孙巧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