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致假性动脉瘤你遇到过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什么是假性动脉瘤?是如何发生的?和护士的穿刺技术有什么关系?

案例分享

1案例一:

夜间,小程护士单独值班。凌晨1:32“回头客”许阿姨又住院了,这次患者依然呼吸困难,心慌气短,不能平卧,经过强心、利尿、吸氧扩冠后症状稍有缓解,但血氧饱和度仍然较低,80%-85%,脉搏较快。医嘱急查血气分析,护士小程考虑患者心率较快,桡动脉波动不明显,于是选择了股动脉穿刺。由于患者体型偏胖、腹部脂肪下垂、不能完全平卧、且心率较快,护士一针穿刺不太顺利,反复进针退针依然没成功。于是嘱患者家属按压10分钟,这时,由于利尿剂的作用患者要求小便,患者家属慌忙帮老人方便。早晨床头交接班时,护士长发现患者右侧腹股沟处有一3x4cm的隆起伴压痛,波动不太明显,通知科主任,医嘱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瘤。

2案例二:

患者张大爷67岁,体重公斤,超力型体型,主因头晕头痛住院,拟行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次日手术顺利,穿刺局部给予纱布绷带“8”字型加压包扎,盐袋压迫止血。由于术后需制动穿刺肢体24小时,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难免不舒服。中途护士查房触摸穿刺部位,未发现异常。24小时后撤去绷带,患者改自主体位,诉针眼处疼痛,查看发现局部有一5x8cm包块,波动明显,随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瘤。事后询问手术医生,由于患者较胖,两次穿刺才成功置入。

两例患者均经加压包扎,术肢制动,数日后痊愈。

知识链接

1什么是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创伤以及感染等原因导致的血管局部破口、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围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局限性搏动性瘤腔。检查时指压肿块近心侧动脉,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并停止波动,结合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年岁较高,且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穿刺后血管壁修复不好而易出血,引起假性动脉瘤及皮下血肿发生;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弹力绷带不易固定且易移位,以致压迫不到位,穿刺点闭合不完全致皮下出血。患者在针孔未愈合之前,穿刺侧肢体过早负重。

2、医源性损伤

产生原因可能与穿刺针或套针较大,穿刺后遗留较大针孔;或因肥胖、股动脉波动扪不清而反复穿刺等因素损伤动脉壁;或因穿刺斜度大,皮肤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相距较远,术后判断动脉穿刺点不准,使压迫包扎不确切。

3、药物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后大多要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穿刺处不易形成血痂。

4、局部压迫

压迫止血时间不够,方法不当,导致穿刺点渗血进入皮下。股动脉穿刺时,患者体型过胖或过瘦都使压迫时不易压住穿刺点,而导致动脉瘤形成。

3假性动脉瘤如何预防?

1、术前严格评估血管情况、及患者全身用药情况,操作者应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美国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规定每个临床医护人员尝试外周穿刺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总的尝试次数不应超过4次。多次不成功的尝试造成患者疼痛、延迟治疗、限制将来的血管穿刺、增加成本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2、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动脉采血后按压时间至少10分钟;经股动脉穿刺检查后,制动24小时,经桡动脉检查时最好使用压迫器压迫止血,有条件的最好行动脉穿刺缝合术。

3、术后严格交接患者术中穿刺次数及有无其他血管损伤的情况;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出血、包块、疼痛等不适情况时,采用“一问、二看、三触摸”的方式,“一问”即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外,“二看”即观看穿刺点,“三触摸”即要亲自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隆起。

4、发生皮下血肿后,应及时行血肿处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假性动脉瘤的存在。视动脉瘤的大小采取合适的止血方法,较小动脉瘤采用压迫器压迫穿刺点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血肿处止血。较大动脉瘤,患者疼痛明显,有出血的风险,尽早手术治疗。

5、患者术前、术中较大剂量使用抗凝药物时,应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6、发生血肿后,应注意加强沟通、解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以下更精彩

1护士收入居然还不如护工的一半?!

2护士注意:这样灌肠非常危险!

3循环系统速记口诀,医护人员都要会背!

4收藏丨特殊患者静脉穿刺技巧

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y/9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