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夹闭术后是否需要长期随访

为了评估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风险,明确病例特征与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瑞士巴塞尔大学SpiessbergerA教授对相关文献系统性回顾并进行meta分析。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近几年关于动脉瘤夹闭术后新发动脉瘤和动脉瘤复发的风险,目前仍存在争议。新生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女性性别、多囊肾病、颅内血管相关的手术史、放射治疗、颅内胶质瘤等,但目前尚无新生动脉瘤的年发生率的确切报道,既往报道为0.37-4.15%,对于开颅夹闭动脉瘤的患者形成新发动脉瘤的发生率0.1-0.5%不等,发生时间也从几周到30年长短不一,因此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进行常规随访,是否有助于发现新生或复发动脉瘤一直存在争议。

为了评估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风险,明确病例特征与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瑞士巴塞尔大学SpiessbergerA教授对相关文献系统性回顾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表在《JNeurosurg》杂志上。

研究方法

在PubMed数据库中对年6月15日前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无语言限制。使用的关键词为“颅内动脉瘤复发”或“颅内复发性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随访”“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或“颅内新发动脉瘤”。本研究按照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PRISMA)的指南进行分析报道。从篇文献中纳入92篇文献,并对例复发动脉瘤,例新发动脉瘤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动脉瘤破裂情况、数量、解剖位置与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的合并年化发生率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散点图显示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的合并年化发生率与随访时间之间的关系。

图1.检索策略

研究结果

随访13,例新发动脉瘤患者,共累计随访378年;随访例复发动脉瘤患者,共累计随访年。平均复发时间为12.9±6.6年,形成新发动脉瘤平均时间为9.3±6.1年。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复发动脉瘤与患者性别,动脉瘤位置和初始破裂情况无相关性。在多发动脉瘤患者形成新发动脉瘤的时间较晚;随着年龄增长,形成新发动脉瘤的时间延后。形成新发动脉瘤的年化发病率0.35%,复发动脉瘤的年化发病率0.13%。

图2.新生动脉瘤和复发动脉瘤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表1.患者基线资料与新发动脉瘤或者复发动脉瘤之间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图3.动脉瘤夹闭术后新发动脉瘤或者复发动脉瘤的累积风险分析

局限性

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影像学随访方式存在异质性,新生动脉瘤和复发性动脉瘤形成的数据可能会受到发表偏倚的影响。

结论

尽管报道的年发病率很低,患者动脉瘤夹闭20年后形成新发动脉瘤或者动脉瘤复发的累积风险为9.6-22%,需长期随访。其中随访5年,10年,20年形成新发动脉瘤的累计风险分别为30.8%(95%CI23.3%-37.6%)、64.2%(95%CI55.9%-70.9%)、95.9%(95%CI90.9%-97.9%)。随访10年,15年,20年动脉瘤复发的累计风险分别为36.6%(95%CI26.5%-45.4%)、65.3%(95%CI54.7%-73.5%)、95.1%(95%CI85.8%-96.6%)。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李志清副教授

中国医院

审校

方亦斌副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残留或复发动脉瘤的处理策略动脉瘤夹闭术后是否残留,CTA与DSA一样可信?介入治疗手术夹闭后残留/复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y/96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