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阳*金蔚涛*刘爱华
单位:医院(*医院)
病情简介
患者老年男性,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自述发作时下肢无力,医院,行头部MRI(-8-31):陈旧性脑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可疑动脉瘤;后行头部CTA(-9-2):右侧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动脉瘤,双侧椎动脉V4段狭窄;建议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患者为行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未规律服药,未规律监测血压;心率过快病史,平素口服倍他乐克;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阑尾炎术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平稳,一般状况良好。神清语利。双瞳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视力视野粗测正常。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面部感觉正常。肢体活动正常,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颈软,病理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头部MRI(外院,-8-31):陈旧性脑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可疑动脉瘤。头部CTA(外院,-9-2):右侧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动脉瘤,双侧椎动脉V4段狭窄。初步诊断:1.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M2分叉,右侧)2.椎动脉狭窄(V4段,双侧)3.头晕4.陈旧性脑梗死5.高血压6.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7.心率快8.冠心病9.阑尾术后10.吸烟史手术经过:患者取平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右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置入6F动脉鞘,超滑泥鳅导丝携带6FEnvoy行脑动脉造影,造影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体形态不规则,侵袭远端M2,近端分支发出。
选择合适工作角度,路图指引下,Synchro14微导丝携带Echelon10微导管送入远端大脑中动脉,管头位置满意后连接高压肝素水持续滴注。更新路图,Synchro14微导丝携带C型塑弯后Headway17微导管选入动脉瘤内,管头位置满意后撤出微导丝,沿Echelon送入TargetSoft8mm×20cm弹簧圈瘤内成篮,暂不解脱,沿Headway17送入NeuroformAtlas4mm×21mm支架一枚,支架头端释放于M2主干,近端释放于M1。继续沿微导管送入弹簧圈若干(TargetSoft7mm×15cm、TargetSoft6mm×15cm、TargetUltra5mm×15cm、TargetSoft5mm×10cm、TargetUltra4mm×10cm、TargetUltra4mm×8cm、MicroPlexmm/10cmHelical-soft)。造影见动脉瘤近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遂结束手术,撤出各级导管系统,穿刺点封堵止血满意后加压包扎固定良好。患者麻醉清醒后平车送回病房,给予监护、吸氧、抗血小板、抗血管痉挛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术者思考:NeuroformAtlas支架系统是史赛克公司新一代Neroform支架系列产品,主要特点在于改进后的设计可以使支架经更细的微导管输送(0.inch,原先的产品需通过0.inch的微导管输送)。EZ顺应性较差、径向支撑力大、头端稳定导丝长,释放前需要有足够的力量维持其稳定性,释放后可自然锚定。而Atlas顺应性强、径向支撑力小、头端无稳定导丝,释放前比较稳定,但在释放过程中需给予一定张力以稳固支架位置,在释放Atlas时要比EZ更加缓慢以保证张力的平衡。本例病例中重点在于保护动脉瘤近心端的分支血管,也可考虑使用Lvis支架“推灯笼”的方式进行保护,而开环支架遮挡在分支血管附近的环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Atlas优势在分叉部动脉瘤,尤其是远端分叉部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中优势相对明显。Atlas支架在设计方面与EZ和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诸多不同和改良,期待该产品能够在长期随访和国内面市后有更好的临床应用!
瘤颈处血管的保留是本例手术的重点之一,本例手术中,脉络膜前动脉的保留是通过成篮圈及填充圈的选择做到的,即选择合适成篮圈,调整成篮后为血管开口重点留空。而后交通动脉瘤的保留同时依靠了成篮和支架的推挤。Lvis支架的半密网特征,应该会给动脉瘤的愈合提供很好的契机。(神经介入科在读硕士何晓欣负责编辑)专栏主编
刘爱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一病区主任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医工结合研究室负责人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
国家、中央机关、北京市青联委员/常委
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兼秘书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生物医药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入选北京人才培养“登峰团队”、北京优秀卫生人才与北京科技新星,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脑血管病先后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国家省部级奖7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与京津冀等重点课题1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核心学术论文篇(其中权威期刊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74篇),已获国家专利8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9名,博士后1名。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