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

超声对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所面临的血管问题极有帮助。它比物理检查可显示更多的血管细节,在建立通路前仔细了解动静脉解剖,可提高用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静脉显示率,并对血管进行描画,选择功能良好的血管,减少手术失败,使自体动静脉内瘘数量增多,对于原先曾经建立过通道和(或)中心通道失败的患者尤为如此。

对于造瘘失败,无论是自体或移植物内瘘,超声可以用来判定动静脉内瘘不成功的潜在原因。超声还可以对已透析使用的内瘘进行评价,对所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检查诊断,为治疗处理提供信息。

超声检查:

仪器:

患者体位:平卧或坐位,前臂舒适地主置于检查床或检查台上。

检查内容:对前臂动脉及静脉的检查包括管径、管壁情况、管腔通畅与否、走行状况、有无畸形变异及位置、有无侧支及其位置、血管扩张能力,对动静脉距离给以提示,为外科医生选择做瘘的位置提供参考信息。

操作手法:纵切面与横切面相结合。特别注意探头轻放于皮肤上,勿加压,以免将细小静脉压瘪。

(一)、动脉的评价

以桡动脉及尺动脉为重点,必要时需对肱动脉、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进行检查。

1、走行以桡动脉为重点,观察有无桡动脉或尺动脉缺如、多支或高位分支等解剖变异;观察有无走行迂曲、斜向走行及位置异常等。

2、内径不用止血带,动脉内径大于1.6mm动静脉瘘成功率较高,动脉内径小于1.6mm,手术难度增大,且延长动静脉瘘成熟的等待时间。但动脉本身的扩张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患者等,应用反应性充血检查评价前臂动脉有一定意义。

3、内-中膜测量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标明班块的位置大小,为手术位置的选取提供信息,严重的钙化可能导致接口手术夫败。

4、通畅情况:超声追踪检查手术侧上肢动脉,检查有无狭窄或闭塞,若有则不能造瘘.锁骨下动脉是上肢易发生动脉狭窄的部位,应重点检查.尺、桡动脉均需通畅、无狭窄或闭塞,以避免术后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5、反应性充血检查:即血管扩张能力检查。方法:受检侧上肢握拳2分钟,然后松开,探测动脉血流的频谱改变,此时动脉频谱由三相高阻波形变为两相低阻波形(反向血流消失,舒张期持续正向血流),且RI0.70。若RI≥0.70表明松拳后动脉血流量增加有限,难以适应术后血压计流量增加需求,术后动静脉瘘成熟几率降低。

(二)静脉的评价

以前壁头静脉为主,贵要静脉亦可做备选静脉。多次手术者,超声协助寻找适用的静脉。

1、内径:有研究者认为不用止血带内径以大于2mm为宜,小于2mm成功率降低,且成熟时间延长。也有研究者认为使用止血带3分种后管径大于2.5mm即可。据一些作者观察前者瘘成熟率明显高于后者,更为实用。而移植血管静脉多选用大于4mm的静脉。

2、走行及属支:在前臂(肘部以远),有一段备选静脉走形应相对较平直,有利于透析穿刺。静脉走形迂曲或过于倾斜,透析时穿刺针置入难度增大。部分患者头静脉主支向腕部走行时逐渐远离桡侧,与备选动脉距离较远,因此需要观察动静脉之间的相对位置,为造瘘位置及术式选择提供信息。

前臂浅表静脉属支较丰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瘘向肢体远端静脉灌注、扩张,致使手部肿胀,回心静脉无扩张、成熟;部分患者前臂静脉无明显优势主支,术后可能无一支静脉“成熟”较好。因此,术前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静脉属支情况,标出属支汇入位置,以利于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及属支结扎。使用止血带有利超声检查静脉属支,尤其是充盈不好的属支。

检查手法方面,要特别注意探头宜轻轻贴于皮肤,以横切为主,兼用纵切面,这样有利于检出和评价属支。

3、扩张能力:由于患者多有浅静脉输液史,前臂浅静脉尤其是头静脉多经过多次穿刺。目前,留置输液套管针使用日益增多,留置套管针易造成静脉内膜损伤、管壁增厚及瘢痕形成、血管与周围组织黏连、局部炎性改变等等。因此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尤其是留置套管针的局部静脉应重点检查。应用止血带束臂使远端静脉充血,观察血管尤其是针刺部位有无局部管径较细,较束臂前相比,是否僵硬、扩张不佳,有无狭窄,管壁有无增厚,此类静脉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无法扩张而显著限制血流量,造成内瘘成熟失败而无法透析。

4、深度:备选静脉应表浅易于透析穿刺。超声检查时有些患者浅表静脉走行难以确认;另外,一些患者由于长期透析穿刺或多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常用表浅静脉已无法使用。虽然超声对位置表浅或深层的静脉均可清晰显示,深层静脉也可能出现造瘘后扩张“成熟”,但因为静脉位置过深,难以进行穿刺透析。

部分静脉走行深浅不一,与皮肤成角较大,因穿刺或针柄固定困难而无法使用。因此静脉前壁深度(距皮肤)不宜超过5mm为宜,当然这与护士的操作技术有关。

5、通畅与否:加压探头观察静脉内径变化,管腔是否消失,排除局部静脉血栓。使用多普勒频谱检查,令患者屈指或加压远端肢体来观察血流增加情况,判断静脉是否通畅。

备选静脉的检查应自远心端向近心端跟踪检查至其汇入深静脉,检查有无静脉不连续或狭窄。

头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的部位应注意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影响判断,可将患者上肢放在体侧以减少头静脉狭窄的表现。曾有过中心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或血栓史的患者,要注意检查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判断是否有狭窄或血栓。观察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冲多普勒频谱的呼吸期相性和心脏舒缩运动对频谱的影响,若这些血流特点消失(单相平直血流频谱,不受呼吸及心脏舒缩影响)则提示存在近心端静狭窄或阻塞。再检查对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若为单侧异常,则为头臂静脉狭窄,若为双侧异常,应提示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

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标准见表:

动脉内径

1.6mm

动脉RI

0.7

(反应性充血)

静脉内径

2.0mm

≥2.5mm

≥4mm(人工血管)

(未使用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

一、超声技术分析

前臂尤其是腕部及鼻烟窝局部面积小且不平坦,血管超声检查因难。

肢端血管管径纤细,尤其是浅静脉,走行迂曲不定,位置表浅,极易压瘪,因此操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使患者上肢舒适地放于床边,充分松弛,避免挤压浅表静脉;②图像尽量放大;③聚焦于感兴趣区深度并及时调整;④足量耦合剂、手法轻柔,尤其是检查静脉时,探头微触皮肤即可,或轻轻浮于耦合剂中,以便小心检出细小静脉属支,切勿施压;⑤横、纵切面相结合,横切面对静脉属支的检出尤为重要,动脉亦然。检查静脉属支可在横切面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做连续滑动扫查,此时静脉短轴呈圆形或扁圆形,正常静脉可压瘪,若出现另一可压瘪的圆形从中分出逐渐走向一旁,则为属支。调节好彩色多普勒成像条件,挤压手部鱼际肌或掌根,部分管腔可见血流充盈,有些因为管径细小或其他因素影响,挤压后血流充盈并不明显。在体表标志主支、属支部位及走向;⑥使用止血带可明显提高静脉及其属支的超声显示;⑦动脉要注意分析频谱,小心检查解剖变异及尺桡动脉通畅情况。

二、常见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超声检查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有:狭窄与血栓、静脉盗血、静脉瘤样扩张、血栓、血清肿(只发生于人造血管旁路移植内瘘,见于皮下隧道,一般术后2周内消退)、肢体肿胀及局部感染等。

(一)、狭窄与血栓:动脉狭窄较少见到,亦可导致通路血流量减少,表现为透析中负压增加,临床中容易发现并判别。

血栓:血栓的形成往往与狭窄密切相关,引起的原因可能有:术中内膜损伤、吻合血管内膜外翻不足、高凝状态、血管内膜病变、各种原因低血压造成的低血流量状态、止血药的使用等。

1、多普勒频谱分析:对于引流静脉分别测量狭窄处及狭窄下游20mm处的峰值收缩期流速,并计算其比值,如果PSV比率≥2,提示存在≥50%狭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是否有静脉属支引流,因为属支引流会导致流速减低;②深浅静碎屑交通支开放PSV的影响;③回心静脉出现问题(如中心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狭窄或阻塞);④静脉瘤样扩张;⑤瘘后静脉侧血流速度递减趋势对PSV测量的影响。对于吻合口狭窄,应测量吻合口处PSV及其上游20mm处的动脉PSV,计算其比值,当比值≥3.0时考虑为吻口狭窄。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流出道静脉与流入道动脉急性成角亦可造成吻合口处流速显著升高,此时应结合灰阶超声加以判断;②局部纤维素等细小条索状漂浮物摆动可造成频谱紊乱,多普勒频带增宽,但流速增高并不明显;③盗血时会影响PSV比值。

对于血栓造成的闭塞,彩色多普勒是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流入道动脉出现高阻频谱改变,若舒张期出现反向血流则提示可能闭塞形成。部份急性血栓回声呈无回声与血液回声相似,须用彩色多普勒来协助诊断。

另外,瘘口周围组织水肿、血肿及炎性组织等压迫可造成外压性狭窄。

2、直径测量法:主用于静脉流出道狭窄,但对静脉瘤样扩张处狭窄并不适用。

3、操作注意事项:足量耦合剂,手法轻柔,横切面确认血管,测定其管径、壁厚度和可压缩性。长轴切面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查供给动脉和引流静脉有无狭窄。开始应尽量从肱动脉顺序检查,经供血动脉流入道、动静脉瘘、静脉流出道,并尽可能向上延伸至中心静脉,手法以血管长轴与短轴扫查相结合,并注意除外探头加压造成的人为狭窄假象。

(二)盗血:盗血发生在端侧吻合式术的内瘘,是引流静脉不仅从瘘的近心端供血动脉吸纳血液,而且从动静脉瘘的远心端动脉经掌弓吸收血液的现象。多发生于前臂或上臂动静脉瘘。

盗血常见原因有:术前近心段动脉存在狭窄等,使供血动脉供血不足;手术操作不当,血管牵拉过紧或瘘口过大;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严重。

无症状的动脉盗血无临床意义,一般不需处理。当肢体远端动脉无法维持足够灌注时,盗血现象则变为盗血综合征,症状表现为:同侧手疼痛、麻木,尤其是透析时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溃疡、肢端坏死及组织萎缩。超声诊断:盗血时瘘前近心端动脉及瘘后远心端的动脉血流方向均流向瘘口,近、远心端动脉及尺动脉频谱均表现为舒张期持续供血的单向低阻频谱改变。

(三)动脉瘤及静脉瘤样扩张:均多发生于反复穿刺的血管路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假性动脉瘤表现为随心脏舒缩而出现的“往返”性的特征性频谱表现。注意假性动脉瘤破裂的可能。

静脉瘤样扩张指瘘后引流静脉呈不规则多发的局部明显膨大,多见于长期透析反复固定点穿刺、透析后局部加压止血束带使用时间过长或静脉移植。一般无须处理。超声可提示:静碎屑管径大小,测量最大与最窄处。同时注意检查静脉内有无血栓及机化情况,为是否需外科处理提供信息。

三、临床要求:

内瘘术后初期,对触诊局部震颤减弱或不明显者,以及局部肿胀、淤血较重者,内瘘是否通畅良好,是否有血肿压迫致狭窄或闭塞,是术者及患者最为







































济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济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zl/62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