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夹闭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动脉

孙正辉,武琛,李昉晔,束旭俊

女性,58岁,因“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一个月余”入院。查体:神清,眼球活动良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图1:术前磁共振:左侧鞍旁类圆形混杂流空信号。

?

图2:MRA: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可能。

图3:DSA:颅内多发动脉瘤(左ICA眼动脉段+海绵窦段动脉瘤)

3A

3B

3C

3D

术前诊断: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海绵窦段动脉瘤。

手术策略:暴露颈部颈内动脉,术中电生理监测、荧光造影和多普勒超声辅助下左侧翼点入路多发动脉瘤夹闭塑形。

图4:手术截图:

图4A:左侧翼点入路,分开侧裂,可见左侧眼动脉段动脉瘤(1)起自眼动脉起始部,大小约40px,动脉瘤近端受镰状韧带(2)和前床突遮挡。可见左侧视神经(3)、左侧大脑前动脉(4)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5)。

图4B:磨除前床突,打开镰状韧带、远侧环和部分近侧环(7),暴露颈内动脉床突段(8)。可见小脑幕游离缘(6)和右侧视神经(9)。

图4C:打开近侧环,进入海绵窦,暴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0)和海绵窦段动脉瘤(11),大小约3.5mm。

图4D:夹闭前荧光造影,可见眼动脉段动脉瘤(1)、海绵窦段动脉瘤(1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0)、床突段(8)和大脑前动脉(4)。

图4E:微弯动脉瘤夹夹闭眼动脉段和海绵窦段动脉瘤。

图4F:荧光造影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

图4G:切除眼动脉段动脉瘤瘤体,消除占位效应。

图5:术后DSA: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动脉瘤夹闭满意。

5A

5B

5C

5D

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眼球活动良好,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V级。

图6:视力视野

图7:眼球运动及肢体活动

讨论: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单纯近端阻断、近端阻断或动脉瘤孤立联合血管架桥、直接手术夹闭等方法。海绵窦段动脉瘤因位置深在,毗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手术难度大,颅神经受损的发生率高,外科手术直接夹闭往往较困难。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痛、颅神经等压迫症状,极少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治疗指征多为大或者巨大的症状性动脉瘤。对于无症状的海绵窦段小动脉瘤,治疗手段倾向于保守,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若原有动脉瘤增大或因其临床症状,才会积极处理。

床突旁动脉瘤分为颈动脉窝、眼动脉段、垂体上动脉及颈动脉后壁动脉瘤。本例患者体检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动脉瘤,属于无症状动脉瘤。眼动脉段动脉瘤起自眼动脉起始部,术前手术计划拟夹闭左侧眼动脉段动脉瘤,术中尝试夹闭海绵窦动脉瘤。采用左侧翼点入路,暴露颈部颈动脉,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和视柱,打开镰状韧带、远侧环和近侧环,暴露海绵窦段动脉瘤和眼动脉段动脉瘤后,微弯动脉瘤夹分别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夹闭后切除瘤体,消除占位效应。术后复查DSA左侧ICA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眼球活动良好。

该例患者眼动脉段动脉瘤近端受前床突遮挡,术中需要磨除前床突,打开远侧环和近侧环,术后证实外科手术夹闭安全、有效。手术风险极大,需要在有规模的神经外科中心经过系统培训的、有经验的脑血管病手术医生处理,才能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vanRooijWJ.Endovasculartreatmentofcavernoussinusaneurysms[J].AJNRAmJNeuroradiol,,33(2):-.

[2]EddlemanCS,HurleyMC,BendokBR,etal.Cavernouscarotidaneurysms:totreatornottotreat?[J].NeurosurgFocus,,26(5):E4.

[3]terBruggeKG.Cavernoussinussegmentinternalcarotidarteryaneurysms:whetherandhowtotreat[J].AJNRAmJNeuroradiol,,33(2):-.

[4]KimLJ,TariqF,LevittM,etal.Multimodalitytreatmentof







































浠ョ幆褰㈢孩鏂戜负鐨偆琛ㄧ幇鐨勯湇濂囬噾娣嬪反鐦や竴渚?
鐢茬姸鑵虹粨鑺傚乏鍙堕挋鍖栨垚閮戒腑绉戠敳鐘惰吅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zz/20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