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门子医疗研发的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助力上海交通大医院成功完成首例CTA/DynaCT融合导航下无造影剂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
在上一期的推送中,我们对多模态影像融合在血管外科主动脉瘤/夹层修复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中最后提到了零造影剂介入手术的尝试,本期小编将为大家深入介绍并讲解该例复合手术室下完成的基于融合导航的零造影剂EVAR术病例。病例:患者男,74岁,因泌尿系肿瘤入院,其腹部CTA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查有严重造影剂过敏症。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异常凶险,随时有破裂大出血的风险,需尽快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然而一般此类介入手术需要使用ml左右的造影剂来了解血管走形,夹层开口位置,并辅助完成手术操作,这对于有造影剂严重过敏史的患者来说危及生命。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和放射科DSA技师凭借着丰富的临床及影像技术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提出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借助骨性标记以及影像融合导航技术进行支架定位及释放。具体来说,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利用西门子血管造影系统进行Dyna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与患者术前CTA图像进行三维影像融合,通过将两次不同成像模式的骨性标记进行自动分析校正,配合手动微调,实现视野大小与兴趣区域特征点精准配准。配准后将CTA影像叠加到实时透视图像上为手术提供路径导航,帮助术中实时地了解导丝、导管在三维血管结构中的位置,引导支架定位释放。最终在影像融合导航技术的辅助下成功释放支架,手术全程未使用造影剂,患者预后良好,术后腹部MRA复查确认覆膜支架隔绝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功,未出现内漏情况,手术成功。增强CT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如红色箭头所示)
DynaCT采集前手术室设备位置调试
CTA与DynaCT图像融合配准过程
支架成功定位及释放(箭头指示为支架位置)。左图为CTA影像叠加;右图为自动叠加轮廓线功能,清晰显示血管边界及开口
?
术后MRA复查,支架位置良好,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隔绝成功(如箭头所示),未出现内漏
上海交通大医院复合手术室放射科DSA技师团队拥有丰富的多模影像融合经验,至今已经成功把此项技术应用于各领域的临床介入手术中,术中定位精准,减少患者的X射线受照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无造影剂介入手术,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因缺少DSA图像进行确认定位,对融合的精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CT与DynaCT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病人不同的状态下进行,所以校准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图像位移的因素,这次融合的成功给予我们极大信心,仁济放射科DSA团队会再接再厉,继续研究解决介入手术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福患者。”该手术操作DSA技师长赵亮老师说道。
?放射科技师长王嵇老师表示,“影像融合,不光是不同影像技术之间的融合,也是医技之间的融合,更是放射科与临床的融合!本次手术的成功感谢血管外科薛冠华主任精准评估,提供机会,以精湛的技术完成首例CTA/DynaCT融合导航下无造影剂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血管外科薛冠华主任介绍,“这次无造影剂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成功实施给了我们极大地信心,如何充分评估融合导航技术引导下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比如术中评估。当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利用CO2造影或超声等先进技术来解决后续问题,相信在血管外科团队的不断努力下,在放射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下,一定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福音。”
上期文章链接:
精准融合助力临床----血管外科TEVAR/EVAR术治疗新方向
想要了解更多介入影像的小知识,请猛戳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