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密网支架套接配合弹簧圈的局部重建手术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27266.html

作者:李进一

单位:医院

病例详情

患者崔某,男,47岁,因头痛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脑出血家族史

完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后,行全脑血管造影

3D造影显示动脉瘤最大径33.5

载瘤动脉近远端直径分别为5.3,4.4mm

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流入道流出道角度较大,动脉瘤为巨大宽颈,手术难度巨大,常规外科及介入手段均难以实施。

毫无疑问,密网支架+圈的局部重建是最佳治疗方案!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颅内巨大动脉瘤,我们术前先局麻做了全脑血管造影,并在造影时做了压颈试验。

手术过程

术前尝试微导丝、微导管超选流出道和确定通过瘤囊时的支撑点、预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等一系列充分准备!

并在术前再次跟患者及家属做了详尽沟通,重点可供选择的其它如外科搭桥等方法以及费用问题,家属毫无犹豫依然选择介入。以下是我们手术过程,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全程2小时10分钟(包括麻醉和术后苏醒)。

双侧股动脉置鞘,右侧8F导引导管和6FNavein,左侧5F导引导管。预塑形微导管头,配合三米0.synchro微导丝经右侧顺利超选至M3,并交换Marksman,第一枚PED-FLEX选择的是4.5/35

释放第一枚PED

远端释放在C7远端(流出道足够远以增加铆钉力量),近端释放于瘤囊;

之后将支架导管经支撑导丝再次引至M2串联套叠第二枚支架(5*35两者重叠1cm),近端跨越了流入道的弯曲,但明显稳定性和网丝密度不够

随按计划引入第三枚支架(5*30)。顺利桥接释放。

经左侧预置栓塞导管在瘤囊内陆续植入5枚大弹簧圈

复查造影,远端流出道及颅内分支显影良好,瘤囊内对比剂明显滞留。

效果满意,麻醉苏醒后患者无异常。

既往该类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新型密网支架的使用为该类患者带来了福音。术后给予抗凝和激素应用三天,一般情况良好,头痛较术前减轻,拟术后第五天出院。

病例特点

颅内床突段巨大症状性未破动脉瘤,常规外科夹闭几乎无法实施,搭桥并载瘤动脉闭塞可行,但家属选择微创介入重建。因瘤囊巨大、流入及流出道迂曲扭折,而目前唯一密网支架二代产品PED-flex,每一枚支架的长度有限(最长35mm),所以只能采用复杂的套接技术+弹簧圈填塞才能实施重建。好在术前准备充足,保障了手术过程顺利!

团队简介

医院神经介入科管生主任团队拥有19名医生,两个院区共99张住院床位接诊脑血管病患者。年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台,各项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指标位居国内前列。医院神经介入科专业治疗脑血管疾病,为各种复杂难治动脉瘤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大家都在看

┣喵主编寄语

精准取栓时代已经到来

┣缪中荣教授:机械取栓术中合并原位狭窄的补救治疗策略

┣王拥军教授: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疾病负担和对策

┣高峰教授: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的边支保护技术

┣蔡艺灵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的选择和策略

┣焦力群教授:颅内动脉支架的亚洲发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培训班

颈动脉支架植入技术培训班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培训班

脑静脉及静脉窦病变诊断和治疗培训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zz/8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