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开展颅内夹层动脉瘤

近日,我院神经专科在院领导的支持及院外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开展颅内夹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一名67岁女性患者,因突发头晕呕吐入医院神经专科,立即对患者做紧急处理,稳定病情后,经进一步MRA检查发现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此部位夹层动脉瘤发生出血、梗塞风险都很高,一旦出现,后果不堪设想。医院卒中中心专家团队通过详细分析,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并与家属详细沟通后,研究制定了介入手术治疗方案。

术前MRA

与家属沟通同意后,医院神经外科张昌伟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医院手术介入室和麻醉科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颅内夹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手术历时不到1小时顺利结束,成功消除了患者颅内的“不定时炸弹”。病人苏醒后无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第二天便可正常下床活动。此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四肢活动良好,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术中

术中

术中

栓塞术前DSA

栓塞术后DSA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该病死亡率极高,若动脉瘤出现第一次破裂,死亡率为30%-50%,出现第二次破裂,死亡率达70%,若出现第三次破裂,则是%致命危险,必须提前积极治疗。而颅内夹层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并不常见,死亡率更高。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有开颅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两种方式。前者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时间长,而后者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

神经介入技术作为医院神经专科发展的技术之一,科室紧跟省内外发展前沿,在神经介入治疗方面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和特色诊疗项目:

1、全脑血管造影术

能检测出CT、MRI未能检测出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闭塞的部位等,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2、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它用于治疗脑动脉狭窄,可防治脑卒中,使狭窄的局部脑动脉管径扩大,改善脑供血,使反复发生肢体偏瘫、头晕等症状迅速改善。

3、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除了基础的药物溶栓,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结局。

科普小课堂:

神经介入医学是指研究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学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栓塞、溶栓、支架植入血管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治疗对象主要包括脑、脑膜、颌面部、颈部及脊髓等部位的血管异常。治疗技术分为血管内栓塞术、血管内药物灌注术和血管成形术。神经介入医学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并且其适应性广、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具有其他诊治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相比,神经介入医学具有明显优势。

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目前已加入宜医院,并为进一步通过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认证的卒中防治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更好地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治提供快速、规范、便捷、精准的治疗程序和平台,节约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当地患者提供高水平、高效率、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魏俊,医院党委书记,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主任医师,教授。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神经内科专委会介入学组常委,宜宾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主任,宜宾市神经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宜宾市拔尖人才,全国“优秀中青年专家”获得者。

刘勇,神经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宜宾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宜宾市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宜宾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分中心成员、宜宾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宜宾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理事会理事。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长颅脑创伤、急慢性脑血管病、急危重症等疾病的治疗,能独立完成相应专业常规操作、手术、神经介入诊疗等,指导并参与了大量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著)数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zz/90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