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广州的导游曹先生在青海机场准备返程时突发胸痛、意识模糊,但为了将自己带领的10名团员安全带回,他自愿承担所有风险,坚持搭乘飞机返穗。
抵达医院后,曹先生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情况危急。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全力组织抢救,与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多科室协作,顺利完成“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置换+左右冠脉移植+主动脉弓置换+弓降部‘象鼻子’手术”,成功帮助曹先生脱险。
突发胸痛意识不清
55岁的曹先生是一名摄影团导游,常年游山玩水,身体向来硬朗,除了体检发现有高血压。
日前,他如往常般完成为期10天的导游任务,带领10名队员准备从青海返回广州。当天下午5点候机时,曹先生突然感觉胸前刀割样的疼痛,一股无名的力量似乎要将自己撕裂,疼痛一直延续到了背部,这让他大汗淋漓。
“当时,他突然不认识周围的人了,意识十分模糊、混乱。”团员中有一名队员是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的罗益文主任医师,她回忆道。大家马上叫来机场医护人员对曹先生进行检查。因怀疑是“脑中风”发作,在医生的陪同下,曹先生被医院急诊。
曹先生逐渐清醒后,直接拒绝了医生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我还没有把10名队员安全带回广州,我自愿承担所有的风险。”
在与医生反复沟通及确认风险后,曹先生还是上了飞机。在飞行的3个多小时里,接受生命体征监测。直到在广州机场与队员告别后,曹先生才如释重负,由早就等候在机场的家人送去医院急诊科。
紧急救治修复血管
入院后经急诊医生仔细排查,结果让大家都吓了一跳——曹先生患的竟是主动脉夹层,夹层已经从升主动脉撕裂到了双侧的髂内动脉。
中山一院心脏外科陈光献副教授介绍,主动脉夹层是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从开始出现血管撕裂的24小时内,每耽搁一个小时,死亡率就会增加1%-3%,有65%-70%病人在院外发病来不及救治就已经死亡,曹先生能在发病之后存活至今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曹先生被紧急转到了心脏外科病房,在全麻下顺利接受了“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置换+左右冠脉移植+主动脉弓置换+弓降部‘象鼻子’手术”的治疗。
手术团队在术中发现,患者供应头部最主要的血管——头臂干动脉完全没有血流,这可能与患者之前发作的“脑中风”有关。
“被剥离的内膜像血栓一样堵住了头臂干动脉入口,引起脑部缺血才出现中风症状,后来可能是体位改变,让头臂干动脉恢复了部分血流,才有了转运途中‘病情好转’的假象。”吴钟凯教授表示。
最终,曹先生转危为安,术后转入心胸外科ICU,经积极康复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并安返病房,10月22日康复出院。
吴钟凯提醒,此例患者虽然被成功救治,但是患者在几千公里的转运过程中仍然存在巨大风险,随时可能死亡。曹先生坚守岗位的职业道德着实让人钦佩,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急症重症就近救治是重要的医疗原则。“对于胸痛,尤其是剧烈胸痛必须引起重视,应尽快就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方壮玮
彭福祥潘曼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