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2医院神经外科在DSA室行全脑血管造影时发现一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大小约6.5mm*8.1mm。
潘大伯(化名)今年63岁,因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半个月入院。入院时检查头颅CT发现左颞叶脑出血。因该次出血不像典型的高血压脑出血,所以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发现为脑动脉瘤出血。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DSA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
脑血管造影分为常规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具有简便快捷、血管影像清晰、可选择性拍片、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常规脑血管造影已被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所取代。目前通常采用股动脉或桡动脉插管法做全脑血管造影。因为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其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另外,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自去年10月份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开始独立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至今已完成近20例该手术,均无意外并发症出现,目前已成熟开展该项目,也方便了广大群众在基层就诊筛查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
文、图/神经外科郑河
编辑/陆妙妃
审核/张伟艳
医院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yyw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