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动脉瘤

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是一种血流导向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与传统开颅夹闭或弹簧圈填塞法相比,PED并不能即刻使得动脉瘤完全闭塞。

研究显示,随访的时间越长,经PED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越高,但也有研究显示,经PED治疗并停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部分动脉瘤依旧无法闭塞。然而,「动脉瘤什么时候闭塞?」这个问题依旧未有答案。

最近发表在WorldNuerosurgry的一项病例报道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Loyala教授等提醒我们:使用PED治疗动脉瘤,应三思而后行。

诊治经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病例报道:

患者是一个50岁的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入院,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高脂血病史,头颅CT平扫并没有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但考虑患者病史、症状高度符合脑血管病变,予行脑血管造影,结果发现4个动脉瘤:直径4.1mm,右侧眼动脉宽颈动脉瘤;直径5.7mm,前交通动脉瘤;直径2.3mm,左后交通动脉瘤;直径2.6mm,左颈内动脉周末段动脉瘤(图1)。

图1A:左侧颈内动脉造影;B: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提示前交通,左眼动脉,左后交通及左颈内动脉终末段都存在动脉瘤

第1次治疗时,采用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的方式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然后放了1个4mm×14mm的PED支架跨越左后交通动脉瘤颈。

1个月后进行第2次手术,放了1个3.75mm×14mm的PED支架横跨眼动脉动脉瘤颈,术后病人出现了出血,进行了保守治疗。

术后7个月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及左后交通动脉瘤已经闭塞,左颈内动脉周末段动脉瘤的形态没有改变,但右侧眼动脉处的动脉瘤依旧显影,说明该动脉瘤没有闭塞(图2)。

图2眼动脉动脉瘤3D重建

2个月后病人行开颅夹闭手术,手术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使用PED治疗的左后交通动脉瘤已经完全闭塞,而右侧眼动脉动脉瘤依旧有血流经过。

随后,Loyala教授等对2个未闭塞的动脉瘤进行夹闭(图3)。

图3A:左眼动脉动脉瘤,血管壁异常薄弱;B:左颈内动脉之前放置了一个PED支架,可以看到不规则的血管壁以及血管内的网眼,在PED支架的末端观察到正常的血管壁;C:左后交通动脉瘤已经闭塞;D:右眼动脉动脉瘤持续有血流充盈,可以看到PED支架跨越瘤颈

术后造影提示所有动脉瘤都闭塞(图4)。

图4A:右颈内动脉术后造影;B:左颈内动脉术后造影,提示所有动脉瘤皆已闭塞

作者经验1.在应用PED治疗前,应好好考虑影响动脉瘤闭塞的因素,如动脉瘤形态及大小、病人性别、之前是否经历过动脉瘤治疗与第一次血管内治疗到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等。2.采用PED治疗眼动脉动脉瘤的效果并不理想。

编辑

李晴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y/39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