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埋藏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爆破手”小心谨慎、分秒必争,最终将“炸弹”成功拆除。这不是电影镜头,医院上演的真实一幕。日前,该院血管外科医生为张大伯成功实施手术,拆除了埋藏其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颗大腹主动脉瘤。
埋藏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今年71岁的张大伯,接连三天感到肚子疼痛不适,医院门诊就诊,医生考虑为胃肠炎、肾结石可能,给予治疗,可是诊治没有什么效果。两天后,张大伯腹痛得越来越厉害,他感觉不对劲,便来到市一院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初诊后,建议张大伯做腹腔脏器CT检查。检查时,医生发现张大伯腹主动脉明显增宽,怀疑可能是腹主动脉瘤,立即做主动脉CTA检查并请血管外科会诊。结果明确为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最大已经达到了8厘米。
血管外科主任黄小明解释说,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血管外科疾病,腹主动脉瘤实际上就是在快速、高压血流持续冲击下,腹主动脉壁不断膨胀扩张后形成的瘤体。当该瘤体膨胀到一定程度,血管壁就会薄如纸张,随时都有破裂可能,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其凶险程度甚至超过了急性心梗、脑出血。
腹主动脉瘤在早期毫无症状,但在瘤体长大后,一旦出现腹部或腰部剧烈疼痛,则预示着瘤体濒临破裂,“犹如一颗埋藏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可以长期存在、生长,但有着较高的破裂倾向。”黄小明说。
“排爆”手术上演生死时速
“患者瘤体直径最大已达8厘米,出现了明显的腹痛症状,查体时可以发现明显的腹部搏动性的肿块,这些都说明张大伯的瘤体即将发生破裂,而一旦瘤体发生破裂,会危及生命,患者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于大出血。”血管外科主任黄小明解释说。
诊断明确后,血管外科的医生立即制订了手术方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考虑到患者高龄,基础疾病繁多,病情复杂,耐受性较差,医生决定采用微创治疗,应用覆膜支架采用腔内修复的方法,完全隔绝动脉瘤。
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医生将覆膜支架准确释放,彻底修复了“鼓包”了的腹主动脉,同时完全隔绝了瘤腔,拯救了即将破裂的腹主动脉瘤。
手术顺利完成,张大伯术后恢复良好,他激动地说:“总算可以睡个放心觉了,不用担心明天是否能醒来。”
老年高血压患者最易“中弹”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长期吸烟者、有心脏病及心血管类疾病病史者均为高危人群。
黄小明介绍,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往往有动脉硬化,在高血压的长期作用下,腹主动脉更容易从血管内膜撕裂,逐渐膨胀形成瘤体。当情绪不稳定或剧烈运动时,患者血压就会突然升高,腹主动脉瘤就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则高达90%。
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来说,及时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并要尽早“排爆”。黄小明介绍,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热量,少吃高油脂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做到膳食均衡。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