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观察与护理

腹主动脉瘤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产生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或膨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之比为5:1[1]。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方法――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原理是什么?

应用大腿的小切口(避免剖腹),通过特制的管状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达腹主动脉瘤部位,释放后支架膨胀到预订定的直径,将动脉瘤与血流隔绝,加固已经扩张的薄弱动脉,并提供新的血流通以消除瘤壁上的压力,防止动脉瘤破裂。创伤小、费用较高。

一般治疗:

如果经医生诊断暂时只需定期复查的患者应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包括用力解大便、大声呼喊或唱歌、剧烈咳嗽喷嚏等。静养休息为主,避免剧烈活动。饮食方面宜吃软食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低盐、低脂。

药物治疗:

若有高血压的腹主动脉瘤患者,需要药物控制血压收缩压在-mmHg为宜。

根据病情也可能会同时加入降血脂、β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若有免疫性疾病引起动脉瘤需服用一段时间相关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护理:

术前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血压,每日2-4次,保持血压的稳定,高血压病人指导其按时服药,术前舒张压控制在mmHgC以下,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腹主动脉瘤破裂。

  2.防止瘤体破裂应嘱病人卧床休息,限制病人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告知病人不要突然起身、坐下或转身等,平卧应取自动体位,避免任何碰撞、外伤,并协同病人进行术前检查,减少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避免用力过猛、屏气等,防止意外因素引起动脉瘤破裂。

  3.心理护理由于AAA是一种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病人及家属顾虑重重。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地介绍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并强调此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减轻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的恐惧,并争取病人的合作,使病人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

术前准备

除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外,术前应了解患者碘过敏史。术前1天应做好交叉配血。手术当天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手术前30min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给予去枕平卧6小时,心电监护24-48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低流量吸氧,特别要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

2.股动脉穿刺部位观察手术后卧床48h,双下肢应水平伸直6-8h,局部穿刺处给予沙袋压迫6小时,24小时后拔除尿管,术后48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有利于血管内、外膜的生长。

3.注意双下肢体血运情况因腹主动脉瘤病人常伴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及动脉瘤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血运情况,如双侧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肢体麻木或疼痛等。如患者术后出现动脉栓塞缺血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避免进一步的肢体缺血坏死。

 4.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为了防止覆膜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术后需要给予使用抗凝血药,为预防血栓形成,抗凝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针眼部位有无青紫或血肿,测量血压后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等,定期复查凝血指标,调整抗凝药物的用量。

 5.观察腹部体征手术成功后,动脉瘤搏动应减弱及至消失,腹部包块变小,每天做1-2次腹部检查,观察动脉瘤的体积变化及搏动情况。若发现仍有搏动,腹部包块无变化甚至增大,可能为修复不全或内瘘;若出现疼痛突然加剧,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则提示有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抢救。

6.警惕术后内漏的发生在人工覆膜支架腔外且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以及临近动脉腔内出现持续血流的现象称为内漏[2]。发生原因是支架移位、移植物本身的缝隙、侧支血管开放,管型支架太短,使支架与血管壁不完全贴合或不完全覆盖,术后1周内出现的渗漏为早发渗漏。术后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和瘤体大小变化情况,限制病人术后过早剧烈活动。本组患者中,暂无出现严重内漏需行再次治疗的病例。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检查腹部的方法,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进行复査。腔内隔绝术后不能再行MRA检査,因移植物为金属支架,须采用CTA复査,了解移植物通畅度、有无变形、移位及其他异常情况。向患者宣传进食高蛋白、高纤维、中等热量营养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及服用抗凝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时服用抗凝药及降压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y/8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