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女教师和闺蜜吃饭说了一句话突然倒

随着天气越发寒冷,昼夜温差增大,强烈的冷热交替让脑血管备受考验。近日,哈尔滨一位48岁的女大学老师跟朋友吃午饭时突然倒地,经诊断是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颅内出血,虽经积极治疗,但仍未能挽回生命。

脑动脉瘤

这么凶险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怎么防、怎么治?

医院脑外三病房主任史怀璋。

1

案例:

毫无征兆?

吃饭时突然倒地

48岁的张晓(化名)是名大学老师,最近忙完了学生的考试阅卷,她约了闺蜜一起在道里区一家饭店聚会。

据同行朋友回忆,当时朋友们正在聊天,她突然说了一句“有点难受”,然后就毫无征兆地倒地不醒,朋友们赶紧拨打把她送到哈医大一院,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致脑内弥漫性出血,由于出血量较大,最终没能挽回生命。

照片由哈医大一院脑外三病房提供

事后,她的丈夫回忆,当时为了准备学生考试等事物,张晓一直比较疲惫,时常熬夜,曾经说有一些头痛,以为是劳累导致,也没引起注意。

据史怀璋主任介绍,脑动脉瘤好发年龄是40至50岁,现在已成为导致青壮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人群发病率每人约有2-5人患病,大多数动脉瘤破裂前无任何征兆。

2

是啥:

不是肿瘤?

是血管上的“小血泡”

“脑动脉瘤虽然名字叫瘤却不是肿瘤,而是脑血管局部鼓起的一个‘小血泡’,气泡壁也就是血管壁。脑动脉瘤可以发生一个,也可同时发生多个,随着动脉血的博动性冲击,这个气泡可能会越鼓越大,一旦破裂,血液就像洪水一样沿着蛛网膜下腔扩散到整个大脑表面。”哈医大一院脑外三病房医生亓敬涛告诉记者,动脉瘤是否容易破裂与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一旦破裂出血若不及时治疗,致残率与致死率都很高。

百科解释: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临床表现为: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

2.局灶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患者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3.分类

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1)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2)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3)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4)四级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5)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照片由哈医大一院脑外三病房提供

按照国际研究数据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患者面临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3

信号:

头痛呕吐脖子硬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典型的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常为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强直,甚至烦躁,意识障碍等症,部分患者出现抽搐。出血后期如果脑血管痉挛比较严重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可能会出现脑梗死等中风症状。

如果患者发生这种状况家属一定要保持冷静,争取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就近治疗切勿长途运输。其次要安抚好病人,稳定情绪,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另外,剧烈头痛后还会出现呕吐症状,家属要及时清理,防止患者窒息。

4

提醒:

40岁以上人群体检

这个项目很重要

史怀璋主任表示,建议40岁以上人群体检时,加做脑血管病——脑部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颈部动脉超声。

对于烟龄长,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人群,要排查脑动脉瘤。对体检已发现脑动脉瘤患者,如果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近期有增长趋势,血压控制不理想或既往破裂过等情况,建议及早手术干预。

来源:生活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yy/8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