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开放与腔内

治白癫疯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59723.html

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不同于慢性主动脉夹层,是指远端存在多发内膜撕裂口的夹层,由于真假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血流,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进展至动脉瘤。一直以来仍以传统开放手术为外科治疗标准。但是,开放手术创伤大,技术难度大,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高。那么,TEVAR(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否可行?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王冕教授,通过循证依据与本中心经验给出他的观点。

临床循证依据

虽然,TEVAR治疗急性、亚急性主动脉夹层已较为成熟,近远期效果理想。然而,在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面,相关文献仍较少,其地位仍不确切。

目前,最大宗病例的TEVAR治疗慢性夹层动脉瘤的报道(年11月17日发表于JVascSurg杂志),数据来源于VQI数据库中4个医疗中心的例慢性B型夹层动脉瘤,瘤体平均直径5.5cm。技术成功率为98.4%(/)。43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天(38~天),瘤体平均缩小0.2cm(中位数),瘤体明显缩小(≥0.5cm)12例(27.9%),瘤体增大(>0.5cm)4例(9.3%)。另外,Scali等报道了一项单中心病例最多的研究,纳入了80例接受TEVAR治疗的慢性夹层动脉瘤患者。平均动脉瘤直径62.0±9.9mm,其中60例常规TEVAR,20例行去分支杂交手术。住院期间死亡2例,总体并发症率26%,脊髓缺血8例(10%),脑卒中6例(7.5%)。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70%。可见TEVAR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仍存在较多问题。

MarquesDeMarinoP等于年在JCardiovascSurg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术后存在远端多发内膜撕裂口反流问题。虽然,78%患者支架段夹层动脉瘤假腔内完全血栓化,但是,仅13%~30%患者支架远端假腔内血栓化。多数患者需要分期、多次手术,以隔绝远端多发内膜撕裂口。另外,内脏区撕裂口的处理最为棘手,需多种技术分期处理,其中就有一些新的技术,尚存在争议,如:封堵器技术。然而竭尽全力,仅27.9%患者夹层动脉瘤体积缩小。目前,有限的文献报道显示,慢性夹层动脉瘤TEVAR术后3年死亡率高达36%,并未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医院数据

对年~年院内患者数据进行检索,有37例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14例入院时有破裂/濒临破裂表现,平均年龄58.2±11.6岁,夹层动脉瘤平均直径67.9±22.9mm(45~mm),除3人拒绝手术之外,其余均接受TEVAR,手术技术成功率%,1例术后10天脑卒中死亡,1例术后7天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住院期间死亡率5.9%。

中位随访32个月(3~5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1例术后8个月脑溢血死亡,1例术后2个月死于夹层动脉瘤-肠瘘大出血,1例术后2个月死于夹层动脉瘤-食管瘘,失访4例,随访期间生存率78.1%。

小结

对于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开放手术仍是标准治疗方案,中远期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目前,TEVAR治疗慢性夹层动脉瘤报道少,证据级别低。有限的证据表明:TEVAR创伤小,近期效果好,早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率低于开放手术,但无法提供比开放手术更高的远期生存率,适用于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临床上应采用多种技术、分期封堵所有远端多发破口,尽可能的促进瘤腔内血栓化及主动脉塑形,需注意仍存在瘤体持续扩大或塑形不佳的可能,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段隔绝后脊髓缺血风险。期待腔内器具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改善TEVAR治疗慢性夹层动脉瘤的远期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nvw.com/jbzz/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