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诊过很多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都会向我倾诉这样一种痛苦,他们本来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偶然查体时发现了脑内有一个动脉瘤,生活从此就完全不同,似乎每天都处于末日的边缘,心里时刻担心着脑袋中的“不定时炸弹”。
未破裂动脉瘤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还能否享受岁月静好?
作为脑血管介入医生,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段经历。年我有幸申请到了公派留学机会,来到美国孟菲斯著名的semmes-murphey医学中心学习,每天跟随风趣且严谨的DanielHoit教授出门诊、查房、手术(图-1)。在门诊,我发现了一个较为奇怪的现象。当Hoit教授告知美国患者有脑动脉瘤时,几乎所有的病人都能够非常平静的倾听。这与国内情况大相径庭,我们都了解,若国内患者突然知道自己脑内有动脉瘤,大多数会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感觉世界末日来临了。
图-1
起初,我认为这是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后来才意识到可能与翻译偏差相关。英文所说的aneurysm(动脉瘤的英文)与中国所说的动脉瘤在字面意思上有很大的不同。英文中的aneurysm(动脉瘤的英文)来自于希腊语aneurysma,这个单词在希腊文中是扩张、隆起的之意。实际上动脉瘤也正是动脉血管壁薄弱而导致局部隆起,完全没有“瘤”的含义。因此当美国的患者听到自己患有aneurysm时,只是知道了自己血管壁上有个隆起,并不会感觉紧张。而当中国患者第一次听到自己脑内有“动脉瘤”时,就会认为脑内动脉上长出了一个肿瘤,而出现恐惧和焦虑。
为什么“aneurysm”会被错误的翻译成“动脉瘤”呢?其实我们现代的很多外来词并非直接翻译自英语,而是从日语中直接舶来的。我们可以在《新华外来词词典》中找到“动脉”一词就是从日语中舶来的记录。日语中“aneurysm”的片假名也正是“动脉瘤”(图-2),但日语中“瘤”却并不是中文里肿瘤的意思,而是lump(扩张、隆起)的意思(图-3)。虽然日文翻译自英文是精准的,但我们在舶来时却将“aneurysm”的真实意思翻译的跑偏了。
图-2
图-3
由于脑动脉瘤是血管壁薄弱部位的隆起,其薄软点的破裂出血会导致一半左右的人死亡或残疾,因此破裂的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但查体时发现的动脉瘤,都属于未破裂的脑动脉瘤,美国、日本及芬兰很多长期的随访研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比最初预想的要低得多。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患者在发现动脉瘤后,能注意控制引起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如戒烟、戒酒、控制高血压、避免情绪过度激动等,多数低风险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仅0.05%,这个几率与我国每年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比率相近。可以说,只要我们觉得开车上路是安全的,就不要怕动脉瘤破裂。
当然未破裂脑动脉瘤中会有一些高风险的需要早期处理,如动脉瘤直径6mm、形状不规则、多发、短期内有增大以及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特殊部位的。评估脑动脉瘤是否属于高风险,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请患者找到专业的、有强烈责任感的脑血管病医生去诊断和治疗。
动脉瘤治疗前后(图-4)
总之,脑动脉瘤并不是脑血管的肿瘤,只是脑血管壁上的局部膨出,是最初翻译的失误,让国人困惑多年。所以,发现脑动脉瘤后毋需惊慌,请尽快咨询专业的脑血管介入医生。如果属于低风险动脉瘤,只需定期复查,便可继续享受岁月静好。如果属于高风险动脉瘤,可通过血管内栓塞或开颅夹闭的方法进行治疗。图四是一枚直径9mm的高风险动脉瘤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图的对比。至此,希望通过我的医普小文,让大家不再谈“脑动脉瘤”色变。
参考文献
[1]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riskofruptureandrisksofsurgicalintervention.NEnglJMed..(24):-33.
[2]WiebersDO,WhisnantJP,HustonJ,etal.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naturalhistory,clinicalout